第十三章 :知音翎、小镇
照说,修者在达到一定高度后,就能达到五谷腥臭,安神不倦的境界,那时候,修者往往能数月乃至数年不食不眠,即所谓的辟谷周天境。
可崔松才是个炼气一层的小修士,平常修炼起来只能做到小周天圆满的程度,距离筑基辟谷还有十万八千里。
实际上和普通人没多大区别,同样也要面对一日三餐,夜睡梦眠,乃至寒暑病痛的折磨……
“麻兄麻兄,多日不见,你到哪里去了”?
“唔~,原来是紫家妹子呀,我去参北先生处听课,耽误了几天”。
“哇,你真厉害!大老远的路也不怕被恶人害了性命去”。
“唧唧~,怎么能不怕哩?但这次我和胡二兄弟打好了招呼,一块去的,有他在就轻松多了”?
“哦,怪不得嘞……对了,最近有不少人拿着弓箭上山,下回碰见,记得提醒一声”。
“真的?参北先生也说胡二兄弟最近气色灰暗,有箭疮之兆,下次再去可能就要叫胡二斑了……不行不行,我这就去找他,别再被恶人堵住。”
崔松睡着睡着被一阵聒噪之声给吵醒,等他转头看去,原来天已经亮了,而在破窗外面的房檐上,一只麻雀和一只燕子正在叽叽喳喳,十分聒噪。
顺手从旁边捡起根烧断的树枝扔过去,将两只扰梦贼赶走,再想睡时却发现已经过了觉头。
“咦~刚才的声音是”?
脑袋清醒过来,崔松才突然想起刚才的那段对话和飞走的麻雀、紫燕,赶紧急火火的从怀里掏出那根知音翎。
只见那翎羽两边原本整齐细密的外羽片此时已经变得干枯卷曲,就好像刚被人用力揉搓过,等他用灵气一扫,啪的声直接在手中炸开。
该死!
崔松这个郁闷呐,他没想到这根知音翎真的有用,可却因为自己没用心保管,用在了两只只会在房头地尾捉虫子的腌臜货身上。
脸色阴沉的站了好一会,直到肚子咕噜噜作响才缓过来,随口自嘲道:
“也罢也罢,看来我天生不带外财,就算得到了也会引来祸患”。
然后简单收拾收拾,挎上弓箭去下面镇子吃饭去了。
……
崔松从小孤山逃出来时,顺手在一个猎户家里偷了两件衣服和打猎所需的弓箭,然后用武者易容的路数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个络腮胡子的黑脸猎户模样。
而这几天又穿山越岭的,衣服鞋子被树枝石块刮的破破烂烂,加上他也没闲心收拾,整个人变得和野人一般无二。
眼下天气不冷不热,正是乡人们一年到头最空闲的时候,小镇上一下子变的人烟稠密,愈发繁荣起来。
崔松来到镇上的一家面馆,要了碗羊肉面,随口和旁边的食客交谈了几句。
“抚远郡……”
拿着筷子大口吸溜着面条,他刚才问到此地乃是抚远郡境内,脑袋里快速将藏经阁内的几份地图都过了一遍,怎么总觉得有些耳熟呢。
突然想起来,一份记载着凡间地理志的书卷上有这个名字。
西州东南有抚远郡,三百年前纳入魏境,喜素缟乐食牛羊,北胡之余韵也,境中妇人有所产,必礼拜神明,数单则吉,双数不举……
“这位兄台看上去面生,家在附近么”?
正在回忆得当口,一个同样挎着弓箭,三十多岁的雄壮汉子端着面碗径自坐在对面。
抬头扫了一眼,发现这汉子面堂上浮了一丝青色,颇有阴气附体之兆,于是谨慎的放下筷子,粗声道:
“在下本是游猎求仙之人,偶尔路过贵宝地罢了”。
“求仙,兄台原来是个有道行的奇人,失敬失敬”。
这汉子本来只是随口聊闲,结果等他听了崔松所言,立刻面露狂喜之色,赶紧站起来弯腰打躬,态度变得异常谦逊。
还真被自己看准了!崔松不动声色的摇摇头,否认道:
“兄台过誉了,在下只是仰慕仙家风范,可惜一直未能拜得名师,这才四下游历求仙问道的,有什么道行可言呢”。
“这个……”
汉子语塞了下,见崔松没有继续攀谈的欲望,嘴巴鼓了几鼓想要说点什么,最终却又低下头一边吃面,一边用眼角觑他。
崔松不管这个,吃完面条掏出五个铜钱放在桌子上,转身出了面馆。
这镇子的大小和崔家所在的山谷相当,南北有官路连通,东西两侧靠着山角,今天正好是大集的日子,沿途的吆喝叫卖声不断,显得十分热闹。
崔松自从五岁起就在山谷中生活,哪见过这种景象,顿时玩心萌动,跟着人流就来来回回的闲逛起来。
走着走着,迎面过来一行接亲队伍,队伍前面,两个身穿花色袄裙,头簪红绒球的喜娘碰见小孩就问:
“送福童子么”?
只要小孩答应一声,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