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医妃很烦,偏执战神不和离 > 第二百四十三章 顾氏的发家史

第二百四十三章 顾氏的发家史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南淮府顾氏,起初是做布庄生意的小商户,顾氏从一间不足五丈宽的小铺子变成垄断南淮丝绸缎面一家独大的时候,正是南巡钦差大臣沈望海担任南淮府丞之时。

顾兴隆,当时顾氏布行的当家人,顾明明的祖父,其实真要说起顾氏的发家史,那可真不是一段光明磊落的故事。

因为南方多水患,基本上每隔三年就会发生一次大洪水,涝灾过后,无家可归的百姓拿不到府衙分发的善银和粮食,就会骚动引发民暴,萧国的开国皇帝没少因为这件事伤脑筋。

而每当涝灾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商户投机取巧,因为每年皇帝拨给灾区的赈灾银和赈灾粮总限制在一定数额,这个数额的粮食根本不够南淮府的百姓度过这个灾年,很多时候,被派去赈灾的官员只能自己贴钱卖粮食,粮食从哪里来,一般都就近原则,官员们会联系灾区的商户买米。

那一年南淮府的涝灾几乎是近五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赈灾的钦差大臣谁都不想当,这一来二去,皇上就直接把当时担任府丞的沈望海提拔为钦差大臣,拨了一点银子给他,剩下的烂摊子就由沈望海自己解决。

沈望海花完了赈灾银,照例找来了当时南淮府最大的米行王氏,那时沈望海的发妻刚刚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沈昌,当时他手里已经拿不出那么多买米钱,沈望海只能赊账,。

当时的王氏见沈望海如此紧迫,就起了趁火打劫的心思。

南淮府因为是两江交汇的地方,船运便利,虽然多水患,但是便捷的水运给商户们带来了不少的商机,随着南淮府贸易的发达,每年皇上针对南淮府的税收都在变化,寻常百姓的税没什么变动,唯一变化的只有商税,这也渐进引来商户的不满,就比如米行王氏。

于是王氏向沈望海提了个条件,说只要沈望海帮助他们米行的人偷偷在广储司安排一个职位,就不需要沈望海花一分钱,米行就愿意把粮食免费分发给百姓。

广储司是朝廷管理各地纳贡的粮食储备的地方,王氏打的什么算盘不言而喻,沈望海自然不可能答应,可他不答应,王氏一下子联合了南淮府周边的商户,这下子,沈望海不光粮食买不到,就连缝衣裳的针都买不到。

百姓饿肚子,眼看就要闹起来了,到时候民暴的消息传到京城,指不定沈望海要被治个失职的罪。

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沈望海一怒之下,找到了米行王氏的对家刘氏,刘氏早年便和王氏积怨已久,有了沈望海的支持,刘氏也不在乎什么钱不钱了,开仓放粮,逢人就说他们刘氏商户不忍心看见饿殍遍野的景象,所以把米全都拿出来做善事。

百姓们一呼百应,没出三天的功夫,人人都在夸刘氏商户仁义,一些和王氏合作的商户顿时慌了,因为他们手里握着大量的米,本来是打算从钦差大臣手上讹一笔钱,没想到沈望海是个穷鬼,现在百姓不缺粮食了,那他们手上积压的粮食岂不是成了没人要的货色了?

害怕货物压在手里赔本,一些商户只能把米贱卖了,在当时,一斗米的价格甚至低到了两文钱,一旦有人开了头,和王氏同流合污的局面顿时分崩离析,刘氏商户破釜沉舟,开始大肆收购低价的米,一下子,南淮府一半的粮食都掌握在了刘氏的手里,沈望海告诉刘氏,西边的凉州府今年旱灾导致高粱产量锐减,但是有钱,刘氏就把米买到了凉州府,最后刘氏商行不仅没亏本,反而还大赚一笔。

有了更多的钱,刘氏开始和王氏打价格战,不光米粮,油盐酱醋茶,只要是王氏经营的东西,刘氏的售价一律比王氏低,顾兴隆就是在这个时候抓住了机会。

顾兴隆铤而走险,他看准了刘氏和王氏打擂台的时机,低价从刘氏那里买大量的货物,假装自己是另一个府州的商户,把从刘氏手里买来的东西倒卖个王氏,赚取差价,顾氏的第一桶金就是这么来的。

因为沈望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刘氏很快搞垮了王氏,王氏偌大的家业瞬间被其他商户分而食之,顾兴隆巴结上了某个商户,因而也分到了一杯羹,不过他只得了几间生意不怎么好的铺子和一艘画舫。

那艘画舫放着也是放着,顾兴隆盯上了秦楼楚馆的生意,他把一些歌姬请到自己的画舫里唱歌,不就又赚到了钱,这些小钱很快不能使顾兴隆满足,没过几年沈望海调回了京城,他开始大肆敛财,甚至把南淮府的秦楼楚馆据为己有,不过后来顾氏开始造船经商,渐渐地,顾兴隆开始嫌弃自己的名声,于是放弃了秦楼楚馆的生意,专心搞船运。

不过顾兴隆也没有就这样洗心革面,沈望海走了还没完,南淮府最大的商户依旧是刘氏,不把刘氏搞垮,他们顾氏商行就没有出头之日。

回忆到这里,顾明明叹了口气,说句难听的话,他的祖父就是一个流氓,靠着一些不干净的手段发家,虽然不太清楚刘氏商行是怎么被祖父搞垮的,但他心里清楚得很,如今顾氏赚来的每一分钱,都有曾经刘氏商户的影子。

他走下马车,一旁的侍郎见状,立刻迎上前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