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先收拾那个知青
苏圆圆被孤立的久了,在心里骂姚甜甜都成了习惯,一遇到不顺心的事,首先想到的就是“都怪姚甜甜那个病秧子”。
太阳太大,怪姚甜甜:凭什么那个病秧子不用下地?
下地赚工分太累,怪姚甜甜:要是那个病秧子没嫁人就好了,反正她病了躺在床上也不会饿,省下来的那些粮食给她吃,都不知道可以让她少下几天地。
……
姚甜甜嫁给赵建松半个月,人就是没在村里住着,朝阳大队的话题榜上有关他们夫妻俩的话题还是有好几条高登榜首,被人津津乐道了半个月仍热度不减。
身为理智在线的现代女性:姚甜甜觉得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结婚对象不理想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毕竟结了婚还可以离婚,小命没了就没了,可她忽略了这可不是思想开放的后世。
这时候的人们都很保守,普遍认为女子的清白重于生命,结婚就没有离婚一说。
她一个女知青嫁给赵建松这个家里欠着外债,还不肯下地赚工分,整天只知道到处乱蹿的二流子,在大队社员们看来就是件很匪夷所思的事。
正常人谁会想嫁个二流子?!
没见十里八村的媒婆都不肯给赵老三说亲吗?所以这两个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人,凑到一起就不正常。
陈菊花和陈春芬跑出去一宣传,大家恍然大悟:哦哦哦,原来是赵老三耍手段了,听说那天趁人姚知青生病,赵老三就把人抱屋里去了。
对对对,我听说这两人早就有了不得不说的故事。
如此这般,姚甜甜和赵建松就在大队上出名了。
有了陈菊花和陈春芬这两张大嘴巴的大力宣传,姚甜甜在老赵家多喝口水,不到半天都能传遍全大队。
于是,全朝阳大队的人就知道了病知青姚甜甜虽然是个病秧子,可是很有钱。她给自己置办嫁妆的时候还给老赵家的所有人都买了布料做衣裳,她向大队借粮也只是在故意装穷。
两个时代迥异的认知和消费观,这个时候就能看出差距有多大了。
姚甜甜对当下的穷虽然有一定认知,可在后世养成的生活习惯和认知又岂是一两天可以改变的?
在姚甜甜看来,她只是按照家乡的习俗置办婚礼所需,给婆家人买布料做衣裳也是结婚该有的礼数。
可在这个买什么都要票的年代,农民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几张票,姚甜甜的手笔简直堪称惊世骇俗。
所以半个月以来,她和赵建松都跑去了镇上,两人的话题在朝阳大队仍在持续升温。
大姑娘小媳妇们无不羡慕姚甜甜能给自己置办那么多嫁妆,议论她给老赵家添置了那么多东西,到底是真傻还是被逼的?
男人们议论两人结婚时摆的酒席,说起那菜那酒来,嘴里仿佛都还留有当时的那个味儿。
大娘大婶们则谈论苏圆圆在两人婚礼散席后大闹,是不是跟赵建松也有一腿?苏知青是不是没抢过姚知青,所以才会怀恨在心大闹两人的婚礼?!
这十里八村平时也没个消遣,难得赵老三结婚这事儿就一出接一出的冒出来。
朝阳大队的社员们每天都有新鲜的八卦可以听,别提多兴奋了。
别人家还会顾念家丑不可外扬,有个啥事都会帮忙瞒着不让人知道。老赵家有陈菊花和陈春芬两姐妹做妯娌,到了田间地头,两人巴不得把姚甜甜和赵建松夫妻俩的事跟每个人都说一遍。
公婆偏心赵老三,纵着夫妻俩都不用下地啦;
赵老三夫妻俩在家里歇着还嫌无聊,总跑镇里玩去啦……
苏圆圆不知道自己也已经成了大队里的话题人物,每次走在村里,听到别人谈论姚甜甜就疯了似的跑过去听,还跟人一起说姚甜甜的坏话。
那样子别说是知青点的女知青们看了摇头,就是村里的那些大妈婶子看了,也都忍不住在背后指指点点。
赵建松一回村,来旧窑厂送鸡蛋山货的小伙伴们,就七嘴八舌的把他不在的时候,他两个嫂子和苏圆圆是怎么编排他们夫妻的事跟他说了。
赵建松本来就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这一听,顿时呼吸都不顺了。
陈菊花和陈春芬这两个女人他早就想教训了,要不是看家里老爷子和老太太年纪大了,怕他真闹起来会让两个老人伤心,赵建松早就跟赵建东和赵建南撕破脸,闹得老死不相往来了。
想到家里的老头儿老太太,赵建松就忍不住想叹气。
为什么人老了就总想让后辈子孙不争不抢,兄友弟恭,日子好过的还要无条件帮扶日子不好过的呢?
都说人老成精。
明明老爷子和老太太都是那么精明的人,又怎么会想不到人都是自私的?
谁成了家会没点自己的小心思?!
勉强来的兄友弟恭,不过都是假象。
赵建松看不上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