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六十七章:虚名于我如浮云!
良’等人,用透光法,在重叠的白纸上,去描摹王羲之的神作——《兰亭序》。”
“包括冯承素、虞世南等书法大家,费尽了功夫,终于创作出了与真迹几无差别的作品,于是谓之‘下真迹一等’。”
郭晓琳点点头:“明白了,也就是说无限接近原作,这个意思吧?”
王不凡:“对,可以这么理解。”
郭晓琳:“可你说细节和博物馆那件有不同,这又是什么意思?”
王不凡看了看外面黑下来的天色,慢慢道:“这件事,说来话就长了……”
原来紫禁宫城博物院里的那幅《步辇图》,乃是前朝溥遗带至春都市小白楼的珍藏之一。
外历1945年,倭寇战败,溥遗乱中逃往通画,小白楼无数奇珍异宝遭到哄抢。
大批字画在争抢中遭到损坏。
散佚的更是不知几多。
到后来,甚至有一些老百姓随乱入宫抢劫。
于是伪皇宫中流散民间的古玩字画、古籍善本,在东北大地上频繁出现,甚至有了一个特别的称呼——“东北货”。
后来“东北货”一点点在全国流散开来。
龙国政府则努力从民间收集回这些国宝,各自安放于博物馆珍藏,其中,就有这件《步辇图》。
只是,《步辇图》从面世至今,毕竟已然将近一千五百年的时光。
后人只知其出于阎励本大师之手,传世品中,却始终没有一帧,能毫无争议地确定为阎大师的真品无疑。
有人认为紫禁宫城所藏为真品,有人认为其为唐人画师摹本,也有人认为是宋人宫中画师摹本。
毫无争议的是,其绘制年代,绝不晚于宋初。
并且其艺术水平,至少当为“真品下一等”。
可有争议的地方,也确实很多。
比如图中,太宗皇帝所乘之辇,负责抬着的是女子,而不是由“舆士”所抬;
再比如,面见外臣却未穿朝服;
第三点,人物形态偏瘦,似乎与当时画风不符。
还有一点——
在此图被收回博物馆以后,外历1959年,曾有500本印刷件留下。
但是1978年再次拍摄照片时,大家发现此画修复后的画面,和1959年版有三处明显不同:
一、那唐太宗手中小白布袋不见了!
二、一个宫女的手,换做了一段袖筒!
三、太宗的右手,被抹掉了!
——此事引起了文化界极大争议。
有人认为那小白布袋极其重要!
因为对应史书所载,这白布袋应该是“鱼符袋”,内装“右卫大将军”印信,可以证明此画主题,是太宗“授官”给吐蕃国相禄东赞!
所以这幅画的主题,是“授官”!
而不是现在很多人认为的——“许亲”!
这已经涉及到了,
对历史的认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