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第 89 章
只有在杜甫的幻境里,她这一身布衣钗裙,头上甚至大部分是用碎布妆点。
不是大唐给不了,而是在杜甫今后所见中,这样的装扮才是最多的。
他的诗才比天高,可他的眼睛始终根植在脚下这片土地上。
可就算是这样,杜甫也希望自己还能给这个国家出自己的力量。
得知唐玄宗仓皇离开长安,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杜甫安顿好家人后,只身北上前去投奔新帝。
奈何在途中就被叛军俘虏,又被困在了长安。
杜甫自嘲一笑,凑到姜烟耳边,指着那个被五花大绑的自己,小声的说:“其实那次与我一同被抓的还有王维,王摩诘。不过我官职低,又没有什么名气,对我看守得不怎么严。”
比起王维,他不过是个看大门的。
叛军对一个看大门的,又会有什么想法呢?
王大人就惨了。
被逼着当了叛军的伪官。
若非有个当大官的好弟弟,只怕下场更惨。
姜烟没想到都到了这个时候,杜甫竟然还有心情跟自己开玩笑。
略有些诧异的看着杜甫,却见他悲哀的看着从前热闹不再的长安。
姜烟也不曾见过这样的长安。
如果杜甫不说,她甚至难以将眼前这个荒凉的城市与长安联系在一起。
大街上看不到几个人,就算有也是捂着脸匆匆跑过。
每个人都战战兢兢,生怕自己被叛军抓住,人人自危。
而杜甫也被困在这样的长安城里。
到了这一刻,姜烟才明白杜甫那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什么滋味。②。
大唐,真的病了。
这一病,它再也没有康复。
困在长安城两年后,郭子仪的军队来到长安北方。
杜甫冒着危险逃出长安,投被肃宗。
这一次,他终于如愿。
世人都称杜甫为“杜拾遗”,就是因为这次,唐肃宗授命杜甫为左拾遗。
“我这人,这辈子就没有当官的命。”杜甫捋着长须轻笑,完全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难过的。
甚至因为离开长安,而觉得一阵轻松。
哪怕这里是幻境,杜甫也不想看到那般的长安城。
仿佛空气里漂浮着的每一颗尘土都在提醒杜甫,他年少时的盛唐,再也回不来了。
杜甫还未在官场展现出什么能力,便卷入了房琯一事中。
幸得当时的宰相张镐相救,这才得以活下来。
只是唐肃宗却不在重用杜甫。
“我不愿在华州当那个破官了。”杜甫长长叹出一口气,看着在自己收拾行囊离开。
官场失意,他不为自己难过,却为大唐的前途担忧。
姜烟和杜甫跟在幻境里的那个杜甫身后,看着他走过城镇,走过荒野。
翻过高山,涉过激水。
他用他的眼睛,用他的诗句,记录着这个开始破败腐朽的大唐。
他写“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③
写“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
写“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⑤
姜烟看着无数人在这条路上生离死别,看着他们的泪水好似流不尽,又好似尝到了这泪水里的苦涩。
都说战死沙场的人最苦。
可姜烟却觉得,活着的人要清醒的面对亲人不断的离去,国家不断的被摧毁。
才是最痛苦的。
姜烟每一走一步,都怕得很。
仿佛这每一寸的土地,都有鲜血流淌而过。
这里的一切,那些高门贵族们知道吗?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世人都称杜甫为“诗圣”。
他的诗文中,包含着大唐所有的苦涩,又迫切的希望着大唐可以在这一团团苦涩中,重新绽放出最美的牡丹花。
纵然自己生活困顿,却也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⑥
他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成为千古绝唱。⑦
大唐诗篇万千,唯李白和杜甫成为它独有的明月。
因为那时九州侠气柔肠,结交肝胆相照。
死生同,千金诺。
全都藏在了这三分月光中。
姜烟也只能从幻境,窥得片刻月光。
无论是醉玉颓山的李白,还是壮志难酬的杜甫。
他们都用一生,去刻画出最美好,也是最荒诞的大唐。
而他们这一生,流传至千年后,到姜烟的面前。
起初只是在试卷的空白处填补,所图也不过是卷上几分。
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