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独孤徹再献妙物刘先主闭室密商
看来白面书生里还是有好东西的。
告别长沙后,孙尚香又开始浮想联翩了。
至于我为什么浅谈辄止,且听我慢慢道来。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当下的生产环境强行搞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不一定会有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毕竟,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特色之一,实践,就得实事求是嘛。
就比如你没法和一个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群体谈环保主义。同样,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群体里讨论阶级斗争,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退一步讲,就算是仅仅给人灌输斗争精神,在这个时代或许也太超前了。但是把斗争的种子撒下去,让其自己生根发芽,还是有可能的,至于能不能开花结果,还要尊重自然规律。
有一位名宿说的好啊: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
步子放小,说着倒也不难,但实施起来,可不是什么简单事儿。
就比如现在,我就发现一个很讨厌的问题。
现代文明是在一次次更新迭代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到如今,工业制品制造系统的复杂程度更是大到难以想象。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能独立制造一杆步枪,就已经能超越百分之九十的国家了。
而对于我这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大学生而言,想把理论变现更是难如登天。要说在理论范围内,给定要求设计个叶片机这种事,我能干了。但如果仅给零件,没有图纸,估计连缝纫机都不一定能组装出来。至于实操,也就曾经在金工实习时玩过各种机床。如果下乡去,没人教的话照样连缝纫机都不会用。
总之就一句话:对现在的情况没啥帮助。
还不如一些简单的东西实在。
比如滑轮组。
算算时间,我来荆州快两年了,在不少水井上都看见过定滑轮,当地老乡管这个叫滑车,民间使用已是相当普遍。
但似乎从没见过动滑轮的使用。这其实很正常,有的时候,新发现就是那么简单,简单到你会怀疑为什么怎么你就没想到!灵感这种东西基本上是可遇不可求。
就比如直杆木犁早在汉代就已投入使用,但直到唐朝才改进成曲杆犁(曲辕犁)。仅仅改变切向压力角度,就能省不少力气,大幅度提高效率。
哦对,这个也不是什么难事,一并改喽。
不过嘛,我决定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曲杆另设计成可固定的摇杆式架构,不仅增加了普遍适用性,还能根据个体差异自行调节。
于是乎我又去叮叮咣咣了,张星彩和关银屏早对我这德行见怪不怪,反而主动来搭下手。
有她俩辅助,样品很快问世。简单进行理论验证之后,就又跑地头找老乡玩去了。
至于滑轮,嘿嘿,另有妙用。
春耕时期,地头最不缺的就是农民了。半个月来,我早和这一片乡村的原住民以及屯垦的士兵们打成一片。当然,基本没什么人认识我。
自上次被拉去当接待后,几日不见的老乡看我拉着新版“摇杆木犁”再次出现,都三三两两议论不停。
“娃娃,这几日怎不见来哩?”之前带我种地那个老农凑过来唠嗑。
“嗐,老伯啊,但为此事耳。您老试试,好使与否?”说着,晃了晃拖在地上的犁。
一群人争先恐后尝试,都啧啧称奇。
OK,群众说好用,那就是真的好用。
收工,至于生产制造推广这种事自然交给伊籍办去了。次要原因是我没什么议政权力,主要原因是我懒。还有一个好处:让此功于伊籍,他能不谢谢我?毕竟,几乎白捡的政绩,谁不喜欢?
另外我也就是想让农民们种地轻松点,至于谁拿主要功绩,不是很在乎。提高产出,利国利民嘛,反正以后机会多的是,不差这一个。
话分两头,且说孙夫人一行人辗转近月,行至成都,在驿馆中接风洗尘。
丞相诸葛亮接见了本次东吴的访问,为能使汉吴关系达到新的高度,安排陈震做了高规格的接待。对此,皇帝刘备高度重视,并定于第二日开启正式对话。
当然得重视了,陆逊挖的这个坑可不是能轻松填掉的。让其先行休息是为商讨对策争取时间。
“唉,孔明,此事朕当如何处置啊?”刘备还是沿用了以前叫顺口的称呼。
“唉,此事难为,臣思之再三,亦难得万全之策。”
“姑且言之。”
诸葛亮整理一番,说道:“一者,陛下按寻常使团待之,及其使毕,遣还东吴。然昔日孙夫人东归,陛下与之名分未解,如此似不合常理,于东吴面上亦不好看。”
刘备斟酌半晌道:“如此,似不可取。”
“再者,纳入宫中,与一妃位。令深居简出,严加看管,不得过问事物,亦不令与宫中人物接触。如此,彼无力为祸,亦得安生。”
“如此处置,若东吴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