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大决战上
后金带兵的一个牛录急于立功,催促着骑兵追击,却不知道这是明军的计谋,当这一队后金骑兵正好处于明军三处营寨夹角的时候,明军各处寨墙上枪声大作,无数的箭矢和弹丸集中射向亢奋的冲过来的后金骑兵,一时之间,无数的后金骑兵中箭或中弹落马,死的就死掉了,没死的痛苦的在尘土中碾转挣扎。
顶着明军的犀利枪炮射击,后金骑兵们折损三分之一,其他骑兵退回了自己的营寨,随后一万多的后金步兵高举藤牌,向着松山高陵的明军营寨进攻,试图夺取制高点反制明军,明军各部由于总兵坐镇指挥士气高昂,对着进攻的后金步兵燃放大炮和火铳,击杀了大批后金军,但明军冲出寨墙收取首级的部队也遭到了后金军弓矢射击,损失惨重。
被包围的锦州闻听城外喊杀声,炮击声惊天动地,也打开城门,冲出来一支步骑兵部队配合作战,但在后金军的壕沟前被阻止,由于缺乏木板及木柴等填充物,锦州明军无法越过壕沟,迟滞在壕沟前的明军遭到敌军集中武器射击,死伤惨重,许多尸体倒在壕沟前不能被拖拽回去,激战多时,锦州明军始终无法越过壕沟,只能退了回去,松山方向的明军和后金军也难分胜负,暂时退兵休战。
激战一天,明军和后金军各损失千余人,这仅仅是前哨站,试探性进攻和防守,经此一战,洪承畴了解到后金军战斗力极强,自己这边根本无力突破对方防守,想要一战打破包围的希望落空了,要是拖延下去,后金援军到来,取胜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明军的八总兵看似一团和气,实际上全都在互相观望,都以保存实力为上,不肯全力向前攻击,如果后金军援军到达的消息传来,原本就不太旺盛的士气肯定荡然无存,后金军此刻以守为主就是在等待着援军的到来,到时候,想要决战也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以明军此时的战力和士气与团结一致,斗志昂扬的后金军决战,凶多吉少。
第二天一早,洪承畴就召集了八总兵开会商讨具体的方略,定下了坚守不战,等待时候决战的策略,其中保护笔架山的军粮库任务就由王朴部承担,守卫通往高桥宁远城的通道任务交由唐通部负责,战力最强,军纪最好的曹变蛟部担任面对敌军主力的任务,其他各总兵部队就在王朴、唐通和曹变蛟部之间布防,各部一定要光挖堑壕,多修建工事和寨墙等,力求确保防御不破,同时命令吴三桂劝说左氏返回宁远城,毕竟万一战败左氏有失,据守锦州的祖大寿说不准就投降了。
等战略确定完毕,还在海边监督运粮的张若麒派人送来书信,内容还是要求洪承畴在敌军主力未到之前全力进攻后金军壁垒,解救锦州。
洪承畴看完书信暗自咒骂张若麒不懂军事,此时此刻明军根本无力攻破敌军包围锦州的部队,还不如暂时防守,等敌人进攻的时候打退敌人,挫挫敌人锐气,而后再行反攻。
后金军对锦州的包围早在一年前就进行了,领军大将是多罗睿郡王多尔衮,他是努尔哈赤第十四个儿子,今年才二十九岁,但已经立下很多功劳,副手是侄子肃郡王豪格,兵力四万人左右,以满族人为主,虽然人数比明军少一半还多,但战斗力非常强,吃得饱,训练有素,而且打仗劫掠物资有一半可以归士兵个人所有,所以后金军士气高昂。
多尔衮听说洪承畴是明朝有名的将领,南征北战多有他的身影,因此一心希望打败这位明军的名将建立不世功勋,但皇太极也希望获得这一殊荣,甚至还有他的政治目的,他听说洪承畴不仅军事了得,对于政治也十分的有见地,因此皇太极严令在他到来之前,后金军只能死守不得与明军决战,因此对明朝有极大野心的他试图活捉洪承畴。
双方在松山,锦州城下第一次交锋互有胜负,虽然后金兵死伤多一点,但明军的目的没有达到,如果硬要强攻,死伤数量会急剧上升,本就不多的士气搞不好都不能支撑到决战那一天,所以,洪承畴也十分默契的守了起来。
明军十万,后金军四万,就在锦州城下这么对峙着,张若麒看不下去,后方的陈新甲看不下去,崇祯更是看不下去了,兵力比敌人多一倍有余,他洪承畴就这么和敌人耗下去,他能耗,大明朝耗不下去了,每天往辽东运输的粮秣那是天文数字,如果能把这些物资和士兵抽调回来打张献忠或者李自成,搞不好早就剿灭贼军了。
大的仗打不起来,双方小规模的侦察与反侦察打的如火如荼,时不时的还能捕捉几个对方的俘虏,从后金军俘虏口中,洪承畴得知皇太极已经出发,不日就可到达锦州前线,他知道,决战的时候就要到来了。
整编部队的工作千头万绪,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幸好徐骥算作我们这群人中知识最渊博的一位,也是最开明的一位,对于我的想法做法无条件支持和拥护,至于智商最高的诸葛云观,一直忙着疯狂的研究电器和科技,顾不上我这边了,我偷偷瞧了一眼,他的成果真是叹为观止,我估计,大明朝的电气化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了。
诸葛云观百忙之余帮忙改进了一下弓弩,设计发明了新型的诸葛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