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奇特的一幕
如果这时候从天空向下望去,就能看到奇特的一幕。
上万民兵抬着竹竿,形成了一个半圆的包围圈,不停地将其中的一千多名重骑兵向阳渠挤去。
重骑兵挥舞着兵器,不断削斩着竹竿,试图获得更多的站立空间。
还有一些重骑兵已经下了马,正在拼命地向四周射箭,不时就有一些民兵倒在了地上。
而直到此时,还没有一名重骑兵被竹竿真正地杀死。
只不过重骑兵的努力,也改变不了民兵越挤越近的局面。
“噗通。”
终于,有站在最外缘的骑兵无法抗衡,跌入了阳渠之中。
“杀啊!”
众民兵勇气大增,他们人挨人、人挤人,在身周狂热气氛的裹挟下,挺着竹竿不断向着前方涌动。
“我不服啊!”高览面色憋的通红,高声怒喝道。
他用胳膊夹住了三根竹竿,用力一搅动,就把对面的民兵摔倒在了地上。
但是与此同时,五根竹竿又同时捅了过来,哪怕不能刺穿高览的重甲,但也把他顶的不断后退。
“噗嗤”一声,他的脚已经被迫踏入了阳渠水中。
“高览这次虽然败了,但不管怎么说,他也能算得上是个将才,方飞将军为何不肯饶了他?”
在人来人往,一片忙碌的阳渠岸边,副相淳于嘉不解地向方飞问道。
此时距离渤海保卫战刚刚过去三天,方飞即使中断了在长安的大量工作,匆忙赶往渤海支援,也还是晚了一步。
等他抵达时,高览差不多已经全军覆没了,而且当时泡在水里无法上岸的高览本人,也第一时间向民兵们和徐荣投了降。
这种情况自然是方飞乐于见到的。
很简单的道理,人人都能明白:方飞再强,他也只有一个人,没有分身之术。
就算目前大汉还未光复全境,但所控制的区域也不小了,方飞不可能每次都及时出现在遇到麻烦的任意地方。
所以各处地方官,以及方飞培养的各种人才,最主要的是千千万万的百姓,必须要能够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只是令淳于嘉不解的是,方飞拒绝了高览的投效,下令将高览收入狱中,命陈群主持审理高览和他率领军队的“罪行”,要按律处置。
高览虽然憋屈地败于了民兵之手,但也不能说他就是无能无之辈。
他带领着三千骑兵深入敌境,在如同泥潭一般不利的环境中,不断改变策略,始终牢记自己的任务目标,并成功抵达了渤海。
他们有军事和才能,其身份也可以团结和组织军队、文官等人员,以有组织对无组织,自然会比普通民众强势,也更值得统治者笼络。
“高览在冀州对黔首的灭杀,以及对村庄农田的焚烧破坏,已经超过了军事行动必要的限度。
所以我不会把他当做正常战败后的投降军官,要追究他对民众犯下的罪行。”方飞向淳于嘉解释道。
“可是高览做这些,本意不还是为了取胜吗?他本身也未必就是天生歹毒之人。而且方飞将军麾下的徐晃,不也在河内做着同样的事情?”淳于嘉还试图辩论一下。
这倒不是淳于嘉特别大度,高览带兵过来,把他吓得差点就落荒而逃,颜面尽失了,他对高览本人也没什么特殊的感情。
只是处于淳于嘉这种位置,任何事情,尤其是公事,肯定都需要从“大局”来考虑。
现在的任何一支军阀,都会优先招降敌军、敌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扩张自己的势力。
除非是与敌方重要人物有无法化解的极端个人仇恨,其他战斗胜负、追杀之类过节,往往都不会在意,会选择原谅。
在淳于嘉看来,高览灭杀遇到的民众,焚烧沿途的村庄,也只是为了战争目标的顺利达成而已。
虽然这些行为很可恶,但这也不是高览与自己或方飞的直接恩怨。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换做是其他将校,在同样的处境下,说不定也会和高览一样。
比如徐晃。
虽然徐晃杀的是一些民愤极大的豪强地主,但淳于嘉并不会认为这有什么区别。而且说不定,他还会认为徐晃更可恨一些,毕竟淳于嘉之类世族出身的官员,肯定是更同情地主的。
因此淳于嘉才会想劝方飞接受高览的投降。
这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员大将,同时还具有示范作用,“千金买马骨”。
“淳于公不必再劝我了。虽然徐晃和高览有本质上的不同,但这种区别不太容易说得清楚。而且如果徐晃战败被敌人擒获,你猜对方会放过他吗?”方飞一笑道。
不用想了,徐晃在袁绍方的名声,肯定是巨臭无比。
如果说徐晃做的是和高览一样的事,说不定以豪族为统治基础的袁绍还会试图招降他。
但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