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五谷六畜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中国疆域之广,地形之复杂,气候之多变,导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不想提前开启南北甜咸之争的陆小五决定先打开大家的格局,从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开始讲述南北饮食差异。
人活着就要吃东西,这句话不用任何人论证。
但农业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早期人类主要通过采集植物果实和狩猎动物填饱肚子,但这种生活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直到人类开始尝试种植和畜牧,最终在合适的地方定居,形成农耕文明。
与农耕文明相对的游牧文明则是从农耕文明中分离出来的,他们将定居某处畜牧变成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恩格斯认为这就是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因为几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依托大河存在,所以又被称为大河文明,与大河文明相对的海洋文明(比如古希腊)则以海洋为中心,因为陆地太小不够发展,便拼命向外扩张。
不过某些国家的行为实在称不上文明,所以漫画陆小兔把海洋的洋字划掉,换成了盗。
讲完三种文明的区别后,陆小兔开始介绍世界地图上的几大农业起源中心。
大约1万年前,西亚、中美洲和东亚地区几乎同时出现了农业。
西亚两河流域主要产出粮食:小麦、大麦、燕麦。
中美洲主要产出:玉米、南瓜、马铃薯、甘薯等。
而中国诞生了两套农业体系:黄河流域的黍-粟农业和长江流域的水稻农业。
研究表明,青稞和小麦最早进入我国北方草原。
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连接东亚和西亚的河西走廊出现了小麦、大麦、燕麦、粟和黍五种作物。
至此,中国人常说的“五谷杂粮”中的“五谷”就全了。
谷原本写作穀,是指人用力拍打让谷脱去外壳,所以谷是有壳的粮食,吃前要脱壳。
稻,产出了南方人爱吃的大米,也可以用来酿米酒。
黍,产出了黄河流域的黄米,也可以用来酿黄酒。
稷(粟),产出的是小米,古人认为社(土地神)稷(五谷神)是最神圣的,所以历代君主都要祭祀社稷,社稷就这样变成了国家的代名词。
菽,主要是豆类,包括黄豆、绿豆、黑豆、赤小豆等等。但土豆不是。
麦,主要是指小麦,北方人爱吃的面食都是用小麦磨成的粉做的。
之后,中国也陆续引进了很多外国作物。
一般认为,带“胡”的作物多为两汉、南北朝引进,带“番”的主要是明朝引入的美洲作物比如番薯(红薯)、番麦(玉米),带“洋”的可能是清末、民国时期传入中国。
引起吃货和孩子们的好奇心后,陆小兔又把锅甩给了别人。
欲知更多,请向历史老师、考古学家请教。
至于为何每个地方产出不同,主要受到土质、光照和降水量的影响,感兴趣的可以请教地理老师,了解中国不同地貌和气候带的分布。
想到后世的毒奶粉、转基因食物,陆小五特意编了几个留学时听到的恐怖故事。
提醒饮食大国不要走资本主义国家的路,把百姓的生命当儿戏。
改革开放是为了发展经济,但不代表要牺牲环境,与其先破坏再治理,不如从一开始就发展环保经济。古人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绿水青山,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应该把这份遗产完整地传下去。
最后他还画了美式大农场搞单一农作物耗尽土地肥力后造成的荒漠,以及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研究生态农业的漫画。
(纪录片:最大的小小农场——自然界的每一环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可持续农业和健康的食品体系才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没有人想再回到被嘲讽为东亚病夫的时代吧。
讲完主食,再讲肉食。
民间习惯把牛、羊、猪说成大三牲,猪、鱼、鸡说成小三牲。
因为周礼已经将牛、羊、猪作为祭祀之物,可见古人很早就驯化了大三牲。
但古人又有六畜一说,女娲造人前先造了鸡、犬、豕、羊、牛、马,第七日才造了人,所以正月初七为“人日”。初一到初六分别是六畜日,初八则为谷日。
事实如何呢?
考古学家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就有狗和猪的遗骸出土。
狗主要用来协助打猎,猪是养在家里的食物。
【金文:猎,有狗在猎物边上】
【金文:家,房子里有一只猪】养得起猪才能算一个家。
而兽这个字一开始也是狩猎的意思,甲骨文、金文、篆文、楷书【獣】都有一只狗紧咬着猎物不放。
所以狗对人类的意义十分特殊。
牛是农耕工具,除非大祀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