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 第86章 夏福千

第86章 夏福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夏福千(1899一1969),原籍湖南津市,湖北咸丰人,南剧传人。夏福千幼年孤贫,14岁开始学戏,解放后落籍咸丰,从事舞台生涯46年。民国二年(1913),他流浪到湖南澧县新安,被演荆河戏的“福兴”班收为艺徒,拜赵彩堂(亦说刘宝洪)为师。从此,接受“白天不见天日,练功练得浑身散架”的严酷训练,每天天不见亮就起床,晚上二更才睡。背台词是三天一小比,五天一大比,背不准就罚跪在瓦碴子上继续背。他出身寒微,未曾读书,全凭耳听心记,每段唱腔,都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劳,经过整整一百天时间里不剃头、不外出的封闭式训练,终于练就了一身舞台表演的基本功夫。他饰演文武小生,随着表演技术的日臻完美,成了当时名噪湘、鄂、川、黔边境的“夏生角”。

于“福兴班”出科后,夏福千就跟着师兄弟王福满、宋福龙等人搭班唱戏,卖艺为生。他浪迹江湖,辗转城乡,足迹遍及湘西北、鄂西南及川、黔边境的30 余县市。

1951年,夏福千从湖南龙山来到湖北来凤,咸丰县业余劳动剧团团长聂介轩等人闻讯后,特派谢花脸(谢永禄)去来凤把他接到咸丰,从此结束了40余年的流浪生活。不久,他在城隍庙戏楼首演《逼成都》,立刻轰动了咸丰县城。1956年,县业余劳动剧团改为职业剧团,夏福千于1959年被任命为团长。他曾被选为县人大代表,享受“高级知识分子”待遇。他感慨万千地说:“在旧社会没有伸过头,演了一辈子戏,受了一辈子气,好不容易盼来个‘老来旺’。”

夏福千事业心特强,演出时,无论台下观众多少,无论演出条件好坏,他都认认真真地唱。他说:“演戏的人一点不能马虎,一出戏唱到老学到老。”他的表演艺术独到,唱腔铿锵悦耳,咬字清晰准确,尤以软罗帽功表演出色,故又有“罗帽生”的美称。此外,他还善于运气,根据剧中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脸色可由白变红,由红变紫。这是他的绝技,为一般人所不能。他常对外人说:“演员应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1956年底,湖北省里举行首届戏曲会演,夏福千与来凤艺人徐双庆等合演《八义图》。夏演老生程婴,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中央戏剧观摩团代表马可(时任全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看后说:“南剧唱腔、音乐,高亢强烈,有如深山峡谷之音。”田汉(时任全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说:“南剧《八义图》中的程婴,头戴软罗帽,文戏武唱,从服饰、声腔到表演,都异于其他剧种。”还有人评论说,《八义图》中的表演技巧,是一种“特殊的舞蹈”。会演结束评奖时,夏福千被评为表演一等奖,获得省文化厅颁发的奖状和奖牌。《湖北日报》刊登了他的剧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中国戏剧家协会武汉分会吸收他为会员。会后,恩施地区发给来凤、咸丰两剧团营业执照。南剧这个剧种能被正式承认,成为我省四大剧种之一,夏福千功不可没。

为使南剧这个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剧种得到继承和发展,1962年8月,恩施专署文教局在来凤举办南剧演员培训班,集中来、咸、鹤三县中、青年演员100余人,学习南剧折子戏,由咸丰夏福千、鹤峰覃福豹、来凤余双庆等老艺人执教,传授《八义图》等传统戏演技。

1969年9月,夏福千病逝,葬于咸丰县城西北面的梨子树鸦雀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