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 第79章 徐志濂

第79章 徐志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徐志濂(1893一1960),字清泉,辽宁沈阳人,恩施知名医疗工作者。

徐志濂于民国六年(1917)毕业于原沈阳市卫生院附属学校,民国七年至民国二十一年在原国民党沈阳第48

师补充第二团任上校军医主任,民国二十一年随军调湘鄂边总部任中校军医,民国二十五年调任国民党41师师部任上校军医主任,驻湖北沙市。

民国二十七年,因遭日机轰炸,徐志濂所在的师部作鸟兽散。他携家流亡恩施,与其他流亡恩施的部队军医组建“恩施保寿医院”。不久,医院又遭日机轰炸,被迫停业解散。民国二十九年,经原湖北省政府卫生处处长左吉引荐,徐任第六战区原湖北省地方训练团中校卫生股长。其后,因目睹国家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贫困交加,看病日益艰难(看西医更难),激发了他医者的仁慈之心,遂毅然辞去卫生股长职务,于民国二十八年自开“惠民诊所”,先后在恩施老城北门街、割肝坡等处挂牌行医。1954年,他响应政府号召,与医界同行向皮绪等联手组建“恩施新星联合诊所”,他一直在该医院担任西医医师。

徐志濂选择医生职业,是因其素存治病救人之志。他从24岁踏人医界起,凡40余年从医生涯,始终坚持恪守“治病救人”为第一要旨。他常自我告诫说:“当医生别无他念,就是治病救人,就是不惜一切去解除患者的痛苦。”他在自开“惠民诊所”及以后的联合医院的行医中,就是这么实践自己的诺言的。自开“惠民诊所”起,他在当时无任何政府号召和规定下,就自觉地于春秋多发病季节,在诊所门前设置姜茶、药汤,免费供路人饮用,以预防流行感冒,还免费给诊所驻地整街(片)少年儿童打预防针和注射天花疫苗。这些被百姓称为“善举”、“积阴德”的做法,10余年来从未间断和终止。

凡家庭贫困又有病无力就医者,徐志濂更是慷慨施治,不取分文。恩施“黄家带子铺”黄姓主人为先天性残疾人(哑巴),仅靠手工编织鞋袜带以维持生计,生活本来就十分艰难,其妻子又患“产后寒”(伤寒),病妇高烧不止,头发脱落,因无钱就医只好含泪忍受病痛折磨。徐即免费为其治疗,直到其病痊愈也未收分文。抗战时期,有一流亡恩施的东北病妇,举目无亲又无钱看病。徐得悉后,不仅大义施治,待其病好后还解囊相助,赠给钱财,资其做生意维持生计。该妇女在东北的亲人获知后,不远千里来到恩施向他跪谢。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医界同仁中,有一肺结核病人罗某因感伤肺结核病为不治之症(当时该病被视为绝症,又极易传染他人,虽患者从业在医,却少有医生敢为其治疗),只得痛苦地拖延时间,等待死亡。但徐却不顾家人和亲友劝阻,坚持为患者施治。他说:“即便治不好,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也是好的。”在两三年中,就因为过多地和患者接触,加上当时防护的条件极差,徐志濂也被感染上肺结核,长年咳嗽咯血不止。1960年,他被结核病夺去了生命。他一生尽职尽责,最终以身殉职,实现了“不惜一切治病救人”的诺言。

徐志濂是中国红十字会会员,恩施县第一届政协委员。1959年至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首批享受国家高级知识分子待遇人员之一。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惠及一方,堪称医界楷模。徐志濂病逝后,专署、县、镇三级同仁为其举行了隆重追悼和送葬仪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