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 第52章 朱和中

第52章 朱和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朱和中(1880一1940),原名大顺,字子英,湖北建始人,著名民主革命人士。

朱和中7岁入塾,13岁就读于建

始五阳书院,15岁府试夺魁入湖北武备学堂。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俄和谈密约传到湖北,学生数百人集于曾公祠,朱和中义愤填膺,演讲激烈,手中所持之折扇拍成片段,亦不自知。当时,水陆街的吴禄贞寓所和花园山的李步青寓所,为爱国进步人士集中之地,朱和中无日不到。他们虽无组织,但暗中已形成一革命团体之雏形。光绪三十年秋,湖广总督张之洞为分散进步学生势力,乃择其激烈者派往西洋,朱和中遂被派赴欧洲留学并限期报到。行前朱与诸同志在花园山作别,大家都不主张朱和中等离开湖北,但朱却对大家说:“事已至斯,岂能由己?然我辈群龙无首,如此伟大之种族革命,岂等夷所能领导。今往西洋,正可乘机访孙逸仙,是于此间同人之前途,大有裨益!”朱和中先入德国陆军步兵学校,后转入柏林兵工大学,勤苦发奋,掌握了英、德、俄等多种文字并译成《德国宪法》一书。

光绪三十年孙中山由美去英,资金匮乏,朱和中得知,即筹集1200马克电汇资助。光绪三十一年春,孙中山由英国前往比利时,朱和中与贺之才、李蕃昌(寿卿)前往俄斯顿港码头迎接,其余二十余人则在车站等候。孙中山与诸生谈论革命方略及建设事业,揭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朝夕与史青、贺之才、胡秉柯、朱和中、魏宸组诸人讨论组织革命团体的具体方案。朱和中讲述吴禄贞等历年在湖北取得的成绩,主张“更换新军士兵头脑,开通士子知识至为重要”。孙中山则主张改良会党,并列举事实为证。经过辩论,意见接近,认为有双管齐下之必要,于是提议组织“比京结盟”。当孙中山提出要宣誓时,大家又多持异议,以为既真心革命,何用宣誓。朱和中慨然陈言:“我辈既决心革命,一切皆可牺牲,何怕宣誓?”孙中山乃亲书誓词,各人宣誓如仪。

朱和中回柏林后,同年三月初,联合同学宾步程、薛仙洲、刘家铨等人筹组“柏林同盟”,加人者20多人。朱和中乃函请孙中山赴德主持结盟仪式。其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有渝此,任众处罚。”这次,孙中山下榻朱和中寓所,逗留十二日,商讨革命方略,内容较在北京更为详细。该月下旬,朱和中第三次与孙中山会盟于巴黎。

第三次会盟后,孙中山拟由巴黎取道东往日本,因与法国殖民大臣有所接洽,等待致安南总督的信函,便暂住瓦克拉旅馆。一天,留德学生王发科、王相楚由柏林到巴黎,与汤芗铭、向国华同到旅馆拜访,孙中山不知是计,请入房闲谈。这时,汤、向二人坚邀孙中山至咖啡馆,二王却潜进孙中山卧室,割开公文包,偷去德、法两国留学生的宣誓词及法国政府致安南总督介绍函等件而去。二王得手后,即奔赴清驻法使署,泣诉于公使孙宝琦,并双手将所窃誓词、书函呈上,叩头备言悔状。孙中山回到旅馆,见公文包被割开,失去要件,焦急至极。初时怀疑全体皆叛,考虑到身陷险境,即迁移旅馆,并致函朱和中等:“若有悔心,曷不明言?纵欲收回盟据,亦应好说,何须用此卑劣手段?”朱和中等接信后,急忙回信释解,并电北京同志,公推胡秉柯前往巴黎当面解释。孙中山甚怒:“早知读书人不能革命,不如会党!”后经胡秉柯力言众无悔心,朱和中等也复到达。朱和中向孙中山表明:窃取盟书“乃个人行为,其余诸同志,仍矢志于革命”。态度之诚恳,让孙中山深为感动,孙方知“叛者只此4人”。朱和中等补写誓约,以示决心。离别时,朱和中破指血书:“矢信矢忠,矢始矢终,倘有食言,愿受九刀十八洞、九棍十八穿之刑也。”

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电令旅德同志设法阻运清政府在德所购军火,朱和中于柏林兵工大学毕业,即向德国“礼和”、“捷成”两洋行交涉。及船到南京时,已是民国元年(1912)1月中旬,临时政府已经成立。这一年,朱和中任参谋总部第二局局长,后改任参谋总部高级参谋。临时政府北迁,朱和中任总统府高级顾问,与孙中山常通声息,共谋国事。民国元年三月,朱与胡汉民、黄兴、王宠惠、于右任等数十人呈请孙大总统“速设国史院,撰辑‘中华民国建国史’,颁示海内”。民国六年九月,孙中山南下护法,朱和中去广东,先后任军政府秘书、厅长和机要秘书等职。同年,由孙中山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孙中山称朱为同盟会的先天会员。民国十一年,孙中山策划中德俄联盟,派朱赴德活动。民国十二年四月四日,孙中山任朱和中为大本营高级参谋。

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应邀离粤北上,与段祺瑞等商论国是,朱和中为德文秘书。民国十四年三月,孙中山逝世,朱和中参与治丧活动并负责国外唁电翻译。朱挽一长联:“匹夫而跻帝王之尊,偏薄帝王而不为,倡平等,争自由,殚毕生精力,为国为民,直使尧禅舜让都成刍狗;一身而系天下之望,竟弃天下而长逝,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