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秦国镛
秦国镛(1876一1940),湖北咸丰人,时称“中国航空第一人”。秦国镛出身官宦之家,幼有大志,勤奋超群,初举府试即中文庠,19岁时复选入文普学堂深造,后留学法国,就读巴黎陆军大学并服役达7年之久。为精通航空机械技术,再赴比利时留学两年,其间一心求知,竟与家人不通音讯,学费不足,仅靠勤工俭学。海外求学9年,不仅使他熟练步兵、骑兵战术,且能掌握航空驾驶及机械修理技能,还通晓法语、英语、日语等。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力图变法,锐意振兴”,特派镇国公载泽、户部右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驻比公使李盛铎、山东布政使尚其亨等五大臣赴东西洋各国考察宪政。秦国镛报国心切,主动联系,表明心迹,被准回国,任御林军都教练使。宣统元年(1909),任钦差大臣赴四川检阅武装,并出使日本。其间,他复任国际联合会专委委员,多次出席瑞士及荷兰海牙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军事论文。
秦国镛任陆军部首席参事时,权衡中西实力,深感要巩固国防,与西方列强抗衡,必须急建空军。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宣统二年八月,清政府终于拨款委任留日归来的刘佐成、李宝浚在北京南苑修建厂棚试造飞机,同时利用南苑驻军操场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机场。宣统三年四月六日,北京南苑,碧空万里,白云点点,众多政府官员和外国驻华武官兴致勃勃地来此观摩中国空军试飞表演。上午10时左右,秦国镛驾驶法国制造的“高德隆”式双翼机昂首飞上蓝天,并在机场上空绕场3圈后平安降落。这是世界上诞生首架飞机后的第八个年头,中国人就在自己的领空首次成功飞行。
民国元年(1912),秦国镛说服民国总统府顾问、法国驻京使馆武官白里索,并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飞机模型呈献袁世凯,请求开办航空学校,建设中国空军。袁即照准,并将建议书批交参谋本部办理。参谋总长黎元洪、次长陈宦令第四局局长姚仲伊经办此事,花费银元30万向法国订购“高德隆”式飞机12架(其中水上飞机1架),同时聘进法国教练员、飞行员、机械员、机身员各一名,并在国内挑选最优秀的铁、木工匠利用南苑驻军操场扩充机场、仓库、机器厂房和校舍等。不到一年,建成了亚洲第一所航空学校--北京南苑航空学校。秦国镛担任校长。随后他又在航校基础上奋力拼搏,建成中国第一个航空基地。
民国三年三月十一日,秦国镛与主任教官厉汝燕各驾1架飞机在课目训练中顺利完成了北京至保定的航线飞行,创中国航空史上第一次航线飞行记录。同年夏秋之交的一个夜晚,伸手不见五指,秦国镛施行“夜航”科目训练,降落前不慎伤了左手,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用右手驾机,安全着陆,实现了中国空军的首次夜航。为了保证质量,航校制定了严格的淘汰制度,首期招收的50名学员,民国三年十二月毕业时,经过严格的理论和飞行考试,毕业者只有41人。每次飞行练习,秦国镛都要亲自驾机随行教练。秦国镛任航校校长,先后为中国培养了83名航空人才,为中国航空事业奠定了一定基础。
民国五年元旦,袁世凯出卖共和,背叛民国,复辟帝制。一月四日,袁世凯召开军事会议,划定戒严区,制定攻击方略。“第一路由湖南进兵,命马继增为司令官,率领第六师并发飞机两架由秦国镛统率赴军候用,以常德为根据地,由湖南经贵州攻击云南”。秦国镛为维护民族大义,在这场“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中,以软拖硬抗进行抵制。民国六年六月,“辫帅”张勋假借调停黎、段之争,于七月一日复辟帝制,秦国镛此时更是坚定地站在讨逆军一方,向张勋、溥仪公开宣战。七月五日,秦致电讨逆军总司令段祺瑞,表示愿“率飞行人员与讨逆各军取一致行动”。七月七日,秦国镛派机飞临紫禁城上空散发“打倒张勋,反对复辟”的传单。七月十一日,秦国镛率教官姚锡九、鲍丙辰各驾1架“高德隆”式飞机对“辫帅”驻地和“清宫”实施空袭。这次空袭,给帝制复辟施以巨大的精神震慑。溥仪被迫下“诏书”,宣布退位。秦国镛“轰炸清宫”后,驾机成功飞越秦岭,再开中国空军远航之先河。
秦国镛品德高尚,刚正不阿,不为高官厚禄所惑,总以国强民富为上。民国九年春,南苑航校改组,秦回陆军部,升陆军中将并获一等文虎勋章。民国十年,航空署成立,秦任首席参事。直奉战争后,张作霖入京,秦为航空飞行主任。冯、阎倒蒋时成立西北军,秦国镛任西北军航空总司令。与此同时,秦国镛还先后兼任内政部高级顾问、交通部提调、中国道路协会会长、北京湖北会馆馆长等职。民国十二年,秦国镛始悟北京政府终为反动军阀所把持,若为此辈效劳,无异为虎作伥,继为所用,必违初衷,故联络广东革命军政府、策动南苑航校部属驾机起义,接应南方革命军北伐。不料举事未遂,秦国镛见事危,即托病辞职,只身南旋,投奔革命军。然而接应方对秦国镛不甚信任,仅委以一纸空文的骑兵团长。秦国镛见夙愿难展,郁郁返回北京,解甲从事工商,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以汉白玉为主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