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贾家和易中海对峙
上。身子禁不住抖抖索索,然后又紧紧地缩成了团。
人多排泄物就多,每天都得有掏粪工(大家管他们叫“掏茅房的”)来清理,他们把粪车停在路边,人背粪桶进去掏大粪。
这可是既要体力又得有技术的活儿,半人高的粪桶就得有十来斤重,再装满了粪便,足足得有五十多斤,所以常见掏粪工人背着粪桶,还要用粪勺儿的长把儿架在肩上,垫在粪桶把下面,以减轻肩的压力,掏满一桶他们就背出来,倒进停靠在路边的粪车,再进去继续掏,每个坑儿见底为止。
凡是干这行儿的常年累月压磨肩膀,双肩落下厚厚的老茧。
在数九寒冬,他们干起活儿来也是浑身大汗,湿透衣服。可以说在四九城里最脏最累的活儿,就数掏大粪了。
几十年前何雨柱常在街上遇到掏粪工人在胡同里干活,周围的人都远远地躲避,还有人用手绢捂住鼻子快步走开。
人们既需要掏粪工人,又看不起他们。
过去农村种庄稼,全靠人和动物的粪便做肥料,所以掏出来的粪,集中在北京城的城墙周边晾晒,像安定门外就有个大晒粪场。他们用炉灰、垃圾围成个大池子,把粪便倒进去,再用灰土盖在上面发酵,沤成农家肥,晾晒干了,拉车卖给农民。我曾经到护城河边去写生画风景,闻见臭味儿,一看,晾的都是黑色的粪块,夏天又热,苍蝇嗡嗡成团地飞。
大概是七十年代的时候,上面为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取缔了大部分露天厕所,而后统一建设简单砖墙结构、无隔挡的沟槽式公共旱厕,也就是“官茅房”。
大量的公厕被建造而成,房顶实了,围挡严了,随之宾客盈门,成为真正的一块肥地,高峰时间坑位得靠快速抢和耐心等。由于缺乏管理,有时管道堵塞,秽物便四处漫流,只得踮着脚尖,袋鼠般跳跃前进腾挪。
脏、臭这两大顽疾像小广告般,死死地贴在乡村公共厕所上,入厕时基本眼不朝地上看,鼻屏住,壮士赴疆场般,纠纠昂昂。其实腹中翻涌,上想吐,下欲泻。急匆匆至,惊慌慌逃。
说真的,大家都已经被恶心的差不多了,而就在去年当时的建设环保部发布城市公共厕所建设标准,订立“适用、卫生、经济”的设计原则。
按照人口密度划定公厕服务范围;同时推出i/ii/iii类建设标准,在对外开放游览点,需要建设i类厕所,亦即设置和管理要求较高的厕所。
也是在那时,独立式便器和厕位隔挡开始广泛应用,但如果厕所空间有限,如四合院的胡同深处,则通常不设挡板。
你说要建造这样的厕所,苦于以前茅房的四合院百姓,怎么可能不开心,就在今天工作人员推倒了曾经的公共厕所的同时,很多百姓也是齐齐的买来了鞭炮放了起来。
整个四合院都洋溢在幸福之中,而这个时候,易中海却怒气冲冲的从外面走进了四合院。
“老易老易你快来看呀,我们的公共厕所终于要成为历史了。”
阎埠贵看到易中海回来,一开始他还以为易中海是为了公共厕所回来的,所以就赶忙的想要拉着易中海过去看,但是让阎埠贵没有想到的是,易中海却看也没有看阎埠贵直接骂了一声:“滚!”
“蛤?”
阎埠贵被易中海骂得一愣,他可是从来都没有被易中海给骂过,一时之间,阎埠贵感觉这易中海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情,连忙就拉着自己的家人,跟在易中海的身后走进了中院。
这易中海刚进入中院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喊了起来:“秦淮茹,贾梗,你们给我出来。”
易中海这么一声喊,中院的很多人听到声音,都微微的从家中探出了头,刘海中和许大茂两人也正好一起走出了后院来到中院。
看着易中海那气愤的摸样,刘海中笑呵呵的问道:“老易什么情况,你都多大年纪了,还发这么大的火做什么?”
“要你管,刘海中,你管好你自己就可以了,我的事情,轮不到你插手。”易中海直接对着刘海中怒怼。
“这!”刘海中被怼的一个无语。
就在这个时候,秦淮茹从家中走了出来,看到易中海之后,秦淮茹一个无语的道:“你喊什么喊?
怎么现在就回来了,录像厅还需要有人照看,棒梗昨天晚上忙了一夜,刚刚回来睡觉,你吵什么吵?”
看着秦淮茹那埋怨自己的样子,易中海脸色也是冷了下来道:“我吵什么吵,我要是不吵,我那个将老底都给拿出来,准备给自己养老的录像厅,就成了你贾家的东西了。
秦淮茹,我现在来问问你,我们开的那家录像厅,到底是你贾家的,还是我易中海的?
周围的大伙也都来评评理,我易中海将自己能掏的钱都给掏了出来,跟着才开了一家录像厅,现在这贾家直接将录像厅的钱都给揣在自己的口袋里。
一个月赚了四千多块,一分钱都不给我,还说我就是他们家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