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援军
端木华无奈地说道:“吐番小人就是趁我华夏内乱才敢来夺城掠地,这会子朝中哪有兵可借,灵城的陈将军早就随在陛下左右去往京城,听说现在在京郊和反贼打得你死我活,朝廷哪还有一兵一卒能派出。”
此时田参军也在城楼上,他半晌未说话,听了端木华发出的感叹,沉吟半晌幽幽道:“向内借不了,能不能向外借?”
端木华听了刚振作了一下又颓然道:“向外借,这我不是没想过,但此刻去请外援。一则没有请旨,二则会不会引狼入室,到时不但没救下善城,倒成了拱手相让,那你我岂不成了千古罪人了。”
墨子桐对田参军说的话亦入了耳,心想:要解善城之危,向外借兵也不失为一个计策,她知道这善城迟早要归吐蕃,但此时之难题不解端木华实在难安。
想到这,便说道:“老爷,眼下咱们能指得上的只有外援,狼子野心也只是我们的担忧,我想事在人为,只要咱们周密布置定可解了善城之难,又不损我分豪,眼下还是先搬救兵来要紧。”
端木华低头深思了半晌道:“田参军和太太所说不无道理,也罢,先解了眼前困境再说其它,目前周边离善城最近的也是和咱们交好也就只有突厥国,这几年突厥虽国力有所下降,但登伽还在位,咱们向他求助想来不无可能,只是眼下派信去送信?子川和忽如跟着马总管去了灵城,现和陈将军一起随陛下在京郊打仗,除我之外,田参军和城里的官员与登伽王子又不认识,随便派个人去又怕搬不来救兵,我要去了又怕影响士气,这可如何是好?”
墨子桐看着端木华笑道:“老爷忘了,我认识登伽王子,而且春芽现在是他的王后,黄义现是突厥国丈,我去是不是最合适?”
端木华不安地看着墨子桐道:“太太所说虽句句不虚,但此番前往非往日而言,此时这里战火连天,这一路上不知会不会有伏兵,你去我万万不能放心,你再容我想想。”
墨子桐看着端木华犹犹豫豫的样子便生气道:“老爷,这都什么时候了,你就不要再犹豫了,快快写了官文我带着去见登伽,时间不等人,多耽误一分钟可能对善城百姓都是灾难。”
端木华听了点头便和墨子桐进了城楼上的避风室中,他刚提起笔,又看着墨子桐既感激又内疚地说道:“桐儿,终是我无能害了你呀!既然你坚持要去,也实在再无人可派。但你得答应我,好好的去,好好回来,我离不开你,家里也不能没有你,不管能不能请到援军,你一定要好好回来。”
墨子桐笑着点头道:“老爷,别啰嗦了,快写吧,没时间了!”
端木华无奈让人取了纸笔就在城墙上,用最细的笔写了一封借兵的信,又盖了刺史府印和自己的私印交于墨子桐。
端木华原本提出让田参军和德嘉陪墨子桐一起去,路上也有个照应,但墨子桐知道城里端木华身边更离不开得力助手,便坚持让他们都留在城里。
豆官听到墨子桐要去突撅借兵,知道一路上危险重重,虽然端木华提出的让田参军和自己陪着墨子桐一块去的事情被墨子桐拒绝了,仍不死心,再次进到避风室请求跟着墨子桐一路同往。
墨子桐看着眼前一老一少这两个自己最亲的人,又看着城里城外一片瓦砾战火,不由伤感道:“当日生下豆官仿佛才是昨日的事情,转眼灾祸就临门了,我们来善城时豆官才到老爷腰间,现在豆官比老爷的个头都高了。但他刚刚成年就遇上战乱,这大概都是命,躲不过去了。说完神情落没,那眼泪吧嗒吧嗒就掉了下来。”
端木华看墨子桐哭了,也跟着掉下了眼泪。倒是豆官十分镇定,一边劝着端木华和墨子桐一边说道:“父亲母亲不用为儿子担心,儿子读了那么多年的书,知道忠义死节是做人的根本,儿子受天恩正愁无报国的机会,现在逢此战乱,正是我大显身手报孝国家的时候,儿子活一日也当顶天立地,在战场上绝不做孬种给父亲母亲丢脸,你们放心,也别再哭了,这会子眼泪救不了城也救也不我们自己,得想办法把城守住才是正理。我还是陪母亲去借兵,请母亲答应儿子吧!”
墨子桐看豆官振振有词,顿时有了成倍的精神和力量,便将眼泪擦了说道:“豆官果然长大了,虽然年纪不大,说出的话却字字铿锵让人振奋。你想陪我借兵的心情我懂,但你还是陪在你父亲身边,到时万一出现意外,你父子也有个照应。我这一路虽艰险,但只要出了城只要躲开吐蕃人就没危险了,而且就算是遇上了,只要信没被他们搜去,几个妇道人家又是寻常装扮,相来他们也不会太为难我们。你们放心,能不能借到兵我们都会回来。”
当墨子桐带着绿君、小支棱和几个兵丁乔装成百姓模样从城北门悄悄出来时,天还未亮。
这里虽也有零散的军营,但墨子桐出了城看到进进出出的兵士才知道这里是吐番的伤病营。
吐蕃军中毒后,战斗力尽失,对百姓许出城不许进城,从城里偷跑出来的百姓并不过多顾及。
墨子桐等人因有急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