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考察水师基地
崛起,从1900开始第702章 考察水师基地
这里原有乡绅王清治等贤达,在县城同仁堂仁园创办了崇实初级公学,乐群高级公学、义务学堂等教育基础。
陈天华规划在未来三年中,要在全区建立百所私立与公立小学,中学,教学课程全部引入西学范畴。
另外,他着手规划师范学堂,培养出一批适应学堂教育的新型教师。
同时,在未来三年中,他准备创办崇明大学堂,农校,航校,商校,军警校,护理学校等,吸收有志的青年男女。
医院和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设置,要做到无盲区,让崇明的广大岛民安居乐业。
除此至外,加强岛内外商贸及人文交流,交通是首当其冲。
首先,自治区开辟崇明岛与上海十六铺,金山等地的轮船航线,同时,还开辟了崇明与杭州,宁波,江宁,武昌等地的客轮航线。
建立由官商合资,官督商办的崇明丰众交通公司,崇明永裕轮船公司等,最大的客轮排水量达到一千吨位,都是使用蒸汽机动力。
这些都是轻车熟路,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不用陈天华去太多关注,而他默默关注的是海防水师。
海陵镇是在崇明岛的最东边,临海而建的一个大镇,因为拥有整个崇明岛最大的海港码头而别样繁荣,这里是崇明水师的基地,所以,这里拥有不下于县城的人口和规模。
两地唯一不同的是,县城聚集着整个岛上的高官显贵、衙门官吏,士绅豪族,而这里,更多的则是近万人的水师官兵,还有数万的海商、平民和随军家属,以及靠海吃饭的水手,渔民,盐工等。
走在大街上的海陵人,远没有县城里那些人的悠闲和从容,而是步履匆匆,脸上大都有被海风侵蚀的粗糙,或粗布麻衣,或赤膊只穿一条牛犊短裤,露出黝黑的健壮身材。
镇上的街道,远没有县城那般的整齐而有规划,而是随意延伸,临时搭建的木板屋比比皆是,随意摆放的小摊将街道挤占得只剩下一半,勉强可容一辆马车通行。
这里带着地方口音的吆喝,热气腾腾的小吃,鸡鸣狗叫,人喊马嘶,倒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九月下旬,陈天华一行人在那赞族亲那辉的陪同下到了海陵镇,准备对整个水师基地,来一个最面考察和了解。
来到水师基地,当然要见见水师统领。
可到了水师驻地,却被告知水师统领俞大鹏到兵舰上视察去了,陈天华一行人便又骑上马,直奔水师码头。
海陵镇的水师码头与商用码头毗邻而居,中间只隔着一道长堤,正当午时,日头正烈的时候,码头上人不多,大都懒懒地躲在一些简易棚屋下,喝茶聊天睡觉。
深秋有海风,倒是挺凉爽的,但这里腥味却重,湿气也大,还没靠近,便觉得身上沾沾润润的好不难受。
陈天华也只大概地看了一眼,便一阵的暴汗,水师的深水港码头上,停靠着大大小小二十余条舰船,最大的也不过排水量在三千吨上下,且一看便是属于那种上了年头的老舰船,其火炮综合起来绝对比不上血狼号。
远远望去,有几艘舰船正驶出码头,很有可能是出海巡逻,大都是非蒸汽轮动力,依靠风帆。
那张起的帆上补丁摞着补丁,五颜六色,也不知是用些什么布料缝上去的。
对比旁边商用码头上的大型沙船,最小的也是二千吨,更多的都是四千吨的大船,船帆雪白,船身油得锃亮,两相比较,崇明水师更象是一个破落户,委屈地呆在这些大户身边,显得猥琐难看之极。
“这就是咱们的崇明水师?”陈天华指着水师码头上,那些破烂不堪的船只,张口结舌地问那辉。
“对,绝大部分舰船都在这里了。”被陈天华质疑,那辉颇有些尴尬,他表情很不自然地讪笑着点头道:
“这个…陈大人,咱崇明水师军资匿乏,每次出海又耗资甚巨,损耗都得依靠自己解决,提督大人虽然多方筹资,也难以改善现状,便也只能维持现状了。”
陈天华哈哈一笑,心里暗忖道:以现在的船价,一艘二千吨位的舰船,只要不是铁甲舰,舰炮鱼雷装置全部配齐,也只需纹银二万两不到,而那赞走私海盐一个月,就纯利五万两雪花银,足够他打造三艘二千吨位的舰船。
而水师本是崇明最大的倚仗,但现在看这模样,已是不成样子,毫无战斗力可言。
“这个陈大人,虽说咱水师艘船是差了一点,但崇明水师官兵,还是十分精锐的。”那辉也只好硬着头皮,对陈天华解释道。
似乎为了验证那辉的话,几名身着水师尉官服饰的低级军官,从他们身侧走过,看样子是准备回舰船上去的。
不过让陈天华等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几名尉官居然每人搂着一个花枝招展,涂脂抹粉的风尘女子,瞧着他们东倒西歪的走路样子,只怕已喝了不少。
他们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