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敌人攻上了高地
由于陈天华采取积极、顽强、有效的反制措施,烟雾之中的敌人,并没有占得多少优势,他们还没有成功占领前沿阵地。
现实战争中的化学合成烟雾,和游戏中烟雾可不一样,想要这种烟雾散掉,除非刮大风,否则它需要挺长时间。
小林觉精选出来的五十多名突击手,背上各种装备,在日籍军官的带领下,摸到左侧高地下方的位置。
高地中间那块雾气笼罩的开阔地,肯定是不能够再走了,进去就是给守军当靶子打,被手榴弹招呼归西。
东洋人从一开始就准备专攻高地前沿,只要拿下前沿阵地,在他们眼里就离胜利不远了!
“手榴弹第一次准备…”那名领队的日籍军官低声命令道。
许多突击队员默默地将木柄尾部的保险盖旋开,扯出拉环,食指套在上面。
这场战斗实在是滑稽,新军陈天华他们用木柄手榴弹盲炸烟雾之中的敌人,而东洋人指挥当涂保安队,用木柄手榴弹进行阵地突袭。
也算是以牙还牙吧。
居不知东洋兵在世界陆军的阵地战中,是最早使用手榴弹的部队,而且成了高手。
他们在不久前取得胜利的日俄战争中,第一次使用手榴弹,发现跟掷弹筒有着一样的效果,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手榴弹的效用,在东洋兵的陆军中迅速普及,大清新军也是刚跟日方学来的,这才大量仿制木柄手榴弹,装备至每位兵卒。
但说能在战场上正确有效地发挥手榴弹威力,在当下营盘山上,除了陈天华这个先知先觉的特殊人物,恐怕要数东洋人了。
他们一般在跟近目标阵地只有二三十米时,统一扔手榴弹,能精准甩入敌人坑道或碉堡之中,其效果就像炮弹命中。
然后,乘手榴弹爆炸后的一二秒时间里,敌人被炸懵之时,他们一跃而起攻上阵地。
往往乘敌人还没从手榴弹炸懵中反应过来,他们就用子弹或刺刀消灭对方,并迅速占领阵地。
这个战术也是东洋兵在实战中屡试不爽。
日俄战争中,身材魁梧的俄国兵就吃尽了个人矮小东洋人的亏,手榴弹炸得他们是节节败退。
但凡跟正规东洋兵交过手,或观摩过他们战术训练的人士,都应该知道这个战术。
所以,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出版的许多军事书籍中,均提到过一个实战观点:
那就是当东洋兵攻击时,有‘五十米警戒线和三十米生死线’一说。
这个观点的具体解读为:尽量不要让东洋兵接近或越过五十米,如果让他越过三十米,则意味着你命在旦夕。
中俄战争之后,日陆军单兵标准武器装备,是每个士兵肩挎一个手榴弹布袋,标配是六颗木柄手榴弹。
后来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手榴弹改进成手雷,标配是六枚攻击型手雷,特攻队员大都挂上八枚,甚至于更多。
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手榴弹布袋,大都是仿日的,只不过八路军穷,六枚标配减小成四枚。
当然,实战中不可能出现像后世影视剧,什么裤档里藏雷这样的神剧。
而反观二战中的老美大兵,一般只在胸前挂上二枚,就像是耍猴的铃铛。
十足的老爷兵。
话说到日籍军官一声令下,前后到场的五十余名当涂保安队员,将手榴弹掏出来之后,打开保险,食指搭上拉环。
“掷…”
又是一声低喝,保安队员纷纷拉响扣环,吱吱冒烟,接着用力向着上方阵地投掷。
“轰…”
“轰轰轰…”
“……”
一连串爆炸声,在陈天华身前大概三十米的前沿战壕左侧里响起,一时间里,飞沙走石,浓烟滚滚。
那里原本是一个轻机枪阵地和交通壕,只是后来敌人烟雾炮弹袭来时,慌里慌张的撤了出来。
先前陈天华几次发心想去重新占领,却被一波又一波炮击给耽误了。
现在却被手榴弹炸成了一个个土坑。
真正的阴差阳错啊!
刚才敌人接二连三的炮击,还帮了陈天华他们的大忙。
“嗯?这又是从哪里抛过来的掷弹?还不快去查?”
突然飞过来五十几枚木柄手榴弹,在烟雾中观其效果就是五十几枚掷弹,而且还不知道从哪里来的?
这下把顾祝年他们搞懵了,几个指挥官们面面相觑,又是一阵紧张。
这里可能只有陈天华清醒些,可还没等他开口说话,突然,高地下面传出一声怪叫:
“杀个鸡鸡…”
东洋人奇特的冲锋怪叫声,从高地下方烟雾中传出,新军兵卒们没听明白,一个个怔愣发傻。
“还愣着干啥,敌人要冲锋了,赶快瞄准射击!”陈天华大声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