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盛宣怀无辜躺枪
所以,这些心怀鬼胎之人,乘机支配人员四处分散,加入挤兑队伍中,最终出现连银行大门和柜台都挤倒了的现象。
很显然,背后的鼓动者就是东洋人。
“不能呀,我盛宣怀虽说不倾向于日方,这些年生意合作上交往不多,但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他们这次为什么要针对我呢?”盛宣怀一脸的疑惑。
“这个…待我深入调查再下定论,请盛大人放心,晚生一定让东洋人吃不了兜着走。”
陈天华话都到了喉咙口,还是强咽了回去。
他不想现在说出原尾,待后续事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并捏住东洋人七寸时再公布不迟。
他心里已然是像明镜似的清楚,这次针对盛宣怀的报复行径,起因是元月底刚结束的长兴耀金矿业案中案。
东洋人不但失去了耀金矿业控制权,先期投入的数百两白银打了水漂,还在海牙国际法院被英方搞得灰头土脸,除了赔款还得赔礼,最后找出几个替罪羊处死谢罪,终算是平息下去。
这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亏本买卖,东洋人从没做过,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
睚眦必报是他们的习性。
英国人他们是找不上,当然找上是始作俑者,他们发现了陈天华。
跟张之洞和他的幕僚们的认知一样,东洋人同样不相信一个年仅二十一岁,没出过洋的乡下人,能有如此深谋远虑?
他们很自然的把矛头指向李经方和盛宣怀,于是,先想出了个伪币方案,出口恶气再说。
说实话,这个伪币事件,日方策划得当,还是达到了他们预期目标。
让盛宣怀无辜躺枪,替自己背锅,陈天华心里十分内疚,很过意不去。
他欲言又止,是不想让盛宣怀太过于沮丧,他现在丁忧,除了通商银行,还有许多麻烦事会跟踪而来。
历史上的盛宣怀,自从光绪二十九年丁忧开始,他的商业王国开始走下坡路了。
先是通商银行这边。
自从假币案之后,银行日常经营受到了沉重打击,以后几年,通商银行的存款余额和放贷余额,赢利率和纯利,都缩水一半以上。
尽管盛宣怀后来把旧币全部收回,又请汇丰银行重新印制新币投放市场,但广大钱庄和商户并不买账,许多商户钱庄拒收通商银行的纸币,甚至涉及到其商票,信用度大为降低。
后面是盛宣怀的轮船招商局总办和邮政电报局督办,这二项官职,被袁世凯使了诈术,从他手上骗得,成为北洋系最重要的财政来源。
关于后面轮船招商局和邮政电报局这二项官职,在李公馆,陈天华已经跟李经方表白,让他出任。
李经方原则同意,他说要跟盛宣怀商量。
上海属于南洋通商大臣张之洞辖下,陈天华准备动员张香帅出面上朝斡旋,决不能让窃国大盗袁世凯的阴谋得逞。
当然,这是后话。
“这案子里还有一点,本官一直没想明白,就是那个叫中井义之助的日本浪人,为什么在挤兑平息之后,他竟然大模大样地拿着四千元假币,明目张胆地来兑换银元,难道他不明白这假币很容易识破,识破后被捕吗?”盛宣怀继续疑问道。
“是啊华之贤婿,我也搞不懂这点,难道说那个浪人太缺钱花了,才挺而走险,他就不怕丢了东洋人的脸?”李经方也跟着疑惑。
陈天华喝口茶,剑眉一剔说道:
“盛大人,大叔,这次伪币案最令人琢磨不透的,就是这个中井义之助拿着四千假币到柜头兑换一事。”
“这假币暴露十余天之后,已然惊动租界当局和银行高层,他们正千方百计在寻找作案者。按常识,中井义之助应该躲藏起来才是,他却来个反其道而行之,相当于自投罗网。”
“难道他是傻逼吗?绝对不是。”
说到这里,陈天华故意停顿一下,沉声道:
“这是他的上司命令他去自投罗网,而且干脆直接去的鉴别能力更强的汇丰银行柜台,从而暴露假币案的始作俑者是日本人。”
“这表面上这是日本浪人的个人行为,实际上日方在向世人告示,上海通商银行得罪了大日本帝国,日方决心报复,今后这类似事件还会发生,希望大家离通商银行远点,免得伤及无辜。”
“我可以猜测,上海及周围省份的各大钱庄,票号等都会陆续接到警告,商人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将来他们有可能不会再接受通商银行的纸币和商票。”
“就才是这起假币案的后遗症,也是始作俑者真实目的,反正浪人他们可以引渡回去,对他们没任何损失,要说名誉,日方领事馆一股脑儿推到浪人身上,但潜台词让许多明白人读懂就行。”
陈天华侃侃而谈,分析得入木三分。
这种技俩对于一位拥有现代科学头脑的高级间谍而言,焉能瞒骗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