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书肆
那有名的几句诗词,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一生一世一双人”,别的都不太清楚。上高中时,听同学们提起一部和他有关的热播清宫剧,说是康熙和纳兰喜欢上了同一个女人,结局挺悲情的。
现在见苏溪,因为年纪相近,又是同辈,她一听说洛晶在乡村生活两年,也就没了初见时的不自在,倒是也挺聊得来。
洛晶因她比自己大两岁,于是便以姐呼之。随即想到刺绣字词的事情,便问她:“姐姐识字,想必也是写得一手好字吧?”
苏溪谦虚道:“我不擅长写字,叔祖说我的字绵柔有余而刚劲不足。”
洛晶笑:“咱们刺绣,不需要搭配刚劲之力,柔和说不定反而好一些。”
说着,她便拿起案桌上的毛笔请苏溪写字,“姐姐,能否麻烦您帮我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
苏溪接过笔,笑道:“原来妹妹喜欢王摩诘的诗,那我就献丑了。”
洛晶虽不懂书法鉴赏,说不出其中的精髓奥妙,但她知道字写得好坏与否。现在一看苏溪写字,便知确实比自己的字不知高出了几个档次,如果刺绣能有如此功力,也很不错了。
她同时伸出两个大拇指给苏溪点赞:“姐姐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了,你是没见我写的,横不平竖不直,歪七扭八的。”
苏溪见洛晶做了一个自己没见过的动作,心里明白是赞赏的意思,还以为这是京城旗人常用的动作,于是笑道:“妹妹过奖了!”
她见洛晶袖口上所绣图案甚是新奇,这就问她:“这种花我在乡间并未见过,想是咱们京城这边特意养的花草?”
没想到洛晶却道:“这种花就是书上所说的‘君影草’,因为花骨朵像一个个的铃铛,所以也叫铃兰。我还挺喜欢的,所以就将它们绣在了袖口、裙边,看着心情也好。”
苏溪拿手轻轻抚了抚白色的花瓣,称赞道:“衬着这淡绿色的料子,确实好看。听叔祖说,令慈的绣工在当地颇有盛名,所以想让我跟着学一学,希望到时伯母不要嫌弃我手拙。”
洛晶连忙道:“姐姐千万不要担心。我额娘也来自乡村,心善宽厚,前些日子还对我说,上等刺绣,讲究诗、书、画、艺俱佳,刚刚我见姐姐所写诗句,如果能将其绣在绣品上,那就完美了。”
苏溪听了,这才道:“既然你这么说,那我这几天试一试。”
洛晶和苏溪一起用过午饭,这才依依不舍道别。从内院出来,她刚好遇见李先生在外面的院子里送客,想是二人之事已经谈妥,于是也向那位四爷行了一个道别礼。
正想说“四爷请慢走”,没想到此人却忽然开口问她:“上次见你喜欢翻看《山海经》,那套书可是已经读完了?”
洛晶愣了愣,他人问话,不好不答,只好低头回他:“多谢四爷关心。我只认得几个字,老感觉里面的字义比较含糊,所以只是捡其中读得懂的部分随便翻一翻,至今还没读完一本呢!”
她倒也没有故意埋汰自己,以前在学校学古文,下面都有注释,现在她看的古书,一没现代社会的标点符号,二没详细注释,能完全看懂才怪嘞!
听了这话,这人对她还真是有点不客气:“你不识字也就罢了。既然认了字,就该弄懂弄通,方不负之前所下的功夫。文段中间既然有读不懂的,那就要多揣摩、多思考,这样才能其义自见。”
见他严师上身,就像家长训斥上学不努力的闺女一样,她不由得在心里暗道:尼玛,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术业有专攻,让你去现代社会学学我的理工科知识,还有画图软件,保准不如我!
洛晶被那人批评,一时答不上话,李默存在一旁竟然也不救场,直接回屋去了。
见他就那么丢下她走了,洛晶只好硬着头皮回道:“多谢四爷指点。我最近一直忙着学刺绣女红,以后得空时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上次您建议说来琉璃厂,这不,我想着一会儿去书肆买些书籍、字帖什么的,好好学一学。”
他听过,这才放缓语气说:“你真想买书和字帖,一会儿可去二酉堂。”
洛晶回了一声“好”,又行了一次道别礼,很是虔诚地说了声“四爷请慢走”,这才转身回到屋子里,对李默存回复道:“先生,苏溪姐姐我刚刚见过了,聊得也挺投机。如果我额娘那边得空的话,过两日我们家里就派人来接。只是……我家情况您知道的,姊妹较多,就像是个娃娃店,甚是吵闹,恐怕要委屈苏溪姐姐了。”
李默存开心地笑:“这样好,多子多福,你们家是有福气、主兴旺的。”
洛晶之前就听刘嬷嬷说过,李先生除了学问好,还能掐会算,他嘴里说出好话来,她心里自然开心。
她看了一眼屋外,见院子里的四爷已经消失不见了,这才低声问询:“先生,我看这位四爷经常找您,他这是要请您做先生,帮忙辅导参加科举考试吗?”
古代的豪门公子,如果没有袭爵的机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