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梁焕迟了几秒才反应过来,迷迷糊糊拿过来一看:微博收到回复了!
他一下子清醒,急忙把留言处刷出来。
自己的留言下方,多了一条博主的回复:【非常感谢您的关注,您的联想很精准,是个懂画的人。有您这样的观者,我很荣幸。】
原来,尽管梁焕的留言也简短,但因提到了梵高,冉苒就没把它和其他混为一谈。没有统一回复“谢谢”,所以慢了一些。
而同时,这客气的态度,梁焕也明白了,冉苒并没认出来,他是谁。
梁焕双手捧着手机,手指轻触着屏幕,把冉苒的回复又多看了几遍。
几年了,这是头一次和她对上话。他想,当个陌生人也好,趁她还愿意搭理我,赶快多说几句。
思索片刻后,梁焕回复:【感谢您的回复。我只是个外行,之所以会想到梵高,是因为《重升》虽然取自实景,却处理得很不写实,颇有梵高的风范。我可否问一个问题?《重升》这幅画,让我感觉到了很强烈的不安感,这种感觉一定来源于作者内心。请问,这与您的经历有关吗?】
梁焕发出去这段文字后,忐忑了好一会儿:这样问会不会太直接?可是反正她也不知道我是谁,不会多想吧。
十来分钟后,博主回答了:【任何艺术作品的呈现,肯定都会跟创作者本人的状态有关。而创作者的状态,取决于TA的三观和经历。能让人感受到相似的情感,作品就算是成功的。所以谢谢您的用心体会,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太好了,冉苒没有反感这个话题,梁焕心中燃起一股一探究竟的冲动。
他马上又回:【我知道很冒昧,但看了《重升》之后,我真的特别想了解了解作者的经历。我很想知道,您的心里,为什么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这一次,博主的回复,迟迟不来了。
梁焕知道,这个问题,她如果不愿敷衍,就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组织好回答。
有了前两次的回复,他相信冉苒不会怠慢他这个“忠实粉丝”,所以他并不着急,放下手机,在默默的等待中,进入了睡眠。
翌日清晨,梁焕一觉醒来后,看到了博主笔尖荏苒的回复。
回复只有短短一句话:【很抱歉,涉及个人隐私,不便公开,请谅解。】
这回复是后半夜才发出来的。
梁焕疑惑:明明决定拒绝回答,为何回复一句拒绝,花了这么长的时间?
难道她纠结了?她其实愿意分享,只是不愿公开?
梁焕改变了途径,不再继续公开留言,而是给笔尖荏苒发了条私信:【对不起,是我考虑不周,给您带来困扰了。我不是行家,但对您的画很有兴趣。如果您愿意,我们可以用私信聊。】
冉苒似乎白天都没空,回应微博全都在晚上。但这一天,她回得稍早,梁焕上完班刚回去不久,便收到了回信。
这回,回信也是在私信里的,笔尖荏苒问:【请问您是画作经营人士吗?】
这问题,梁焕迟疑了一下才决定如实回答:【我不是经营者,我想,我无法为您带来任何经济效益。您介意?】
笔尖荏苒:【您别误会,我不介意。我只是想了解一下,您为什么对此这么感兴趣。】
换然一新4:【看画如见人,能画出如此情感强烈的画,画者本人的故事一定更加引人入胜。】
笔尖荏苒的回复延迟了些,直到梁焕睡前才发来:
【您了解梵高的故事吗?】
梵高的故事……
梁焕刚披上睡衣,还没系上扣子,这信息就来了。他看完后,将手机放到一边,端着写字台上泡好的茶,挪步到窗边。
北京的统一供暖已经停止,屋内屋外已是同样的温度。梁焕推开玻璃,一阵夜风灌进来,将他的睡衣吹起,露出部分单薄的身躯。
他背靠在窗户边框上,没有刻意去挡风,静静端着茶,看着热腾腾的蒸汽在眼前敷上一层白雾,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朦胧里。
曾几何时,他曾许诺,要听冉苒讲梵高的故事。
但这许诺,终未兑现……
*
那是梁焕淋了一场大雨的第二天,他浑身酸软,止不住地打喷嚏。终是没能扛过激寒,一场重感冒来势汹汹。
但他还不得闲,翌日便是GIT实习筛选的第二轮测试,他在实验室干活的同时,还要抽出工夫来准备机考。到了傍晚,他终于扛不住了,鼻涕拉撒地回了宿舍。
他吞了两片常备的感冒药,早早蒙头大睡,心想一觉起来便能好。
然而事与愿违,第二天,他的情况越发糟糕,嗓子疼得几乎说不出话,还发起了高烧。研究生宿舍是上床下桌,梁焕手脚都发软,脑袋也沉得抬不起来,下来时差点没扶住栏杆整个摔下去。
赵星见他病得不轻,叫他别去考了,他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