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寻一诗庆学院开始有了形状
秋风吹过了诗庆学院,诗庆学院马上要开学迎来第一批师生了,林一寻带着学校领导和一些老师去了一些重点大学进行了参观学习,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帮带关系。
学校招生刚开始起点要求还是很高,招收的学生成绩需要达到全国的专科线,能否顺利招到学生,林一寻和他的学校筹建班子人员心里没有一点底,刚开始制定招生计划时,公司大部分管理人员建议招收生源的成绩起点放低,等过两三年,有了足够生源数量,学校开始顺利发展后,再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林一寻坚决反对说:“我们如今是在搞教育,不是经商,经商的目的是在不违反法律前提下,保证利益最大化,办教育我们必须确保让进入我们学校的青年们将来成为用于之才,这样我们学校才有存在价值,我们这样辛苦工作才有意义,宁缺毋滥,绝对保证生源质量,这一点丝毫不能含糊,到了开学报到当天,总共招收了不到两百人,这和招收两千名学生的计划相差了十倍,报名结束当天下午,学校领导班子来找林一寻发愁的说:“本来我们是担心老师不够,现在反而是学生太少,全校所有管理人员,教授老师,后勤人员加起来数量比学生还要多,开设的十个专业中有部分专业还不到二十人,这是我们上小学时一个普通乡村小学的学生数量,几间平房校舍加上十多个老师足够了,我们有这么大的校园和图书馆、实验室,这么多的教授老师。”林一寻:“晚上把全体老师召集起来开会。”在会上,林一寻说:“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们的确面临学生少的困境,我想,万事开头难,有人建议我先保证数量,被我拒绝了,我们学校从办学第一天开始,就必须保证质量第一,数量第二、我们在场的老师里有很多人是专家、学者、教授、以前的你们站在讲台上面对好几百人上课,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可能要面对二十个学生上课了,我向大家保证,我聘请时说过的薪金一分不会给在座的大家少发,我们今后空闲时间可能会多一些,如果精力充沛,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做一些学术研究,感到无聊还可以在保证教好本校学生基础上去附近的学校做临时代课老师,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正常开放,别说是两百人、就是二十人,我们一样不能少,既然我们将他们招进了学校,得让他们享受到我们学校的一切,学生少,我们校领导和老师应该有充足的时间,我们要把大力气放在对这两百名学生的教育上,这是我们学校第一批学生,将是从我们学校第一批走向社会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教成情系家乡、心怀祖国的有用之才,我们全体老师充分利用今后空闲时间,努力研究管理和教学方法,组织全体师生们一起多做社会实践活动,大家担心的经费问题,我想办法解决,不然要我这个校长干什么。后天是开学典礼,要简单庄重,严肃活泼,我们诗庆学院的教学历史从后天起要正式开始了。两百多名学生,三百多名老师,这让这个学校显得很不协调,不过这平均到我们每名学生头上的教育资源是其他学校无法比,吹净狂沙始到金,我们的前途将会是一片大好。”
学校二期建设的备用金不能动,唯一支撑着这所学校运转的我们肉联公司,诗庆肉联公司如同老黄牛一样辛辛苦苦的拉着诗庆学院这架大车,无怨无悔,林一寻每天在外面忙着拉赞助,筹措资金,他和校领导为了争取下一年生源,经常到一些中学进行寻一诗庆学院宣传,讲办学理念,让学校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学校成立了校园网络办公室,苏小诗和几位老师建了校园网站,在网上大力宣传,每隔半个月,林一寻会召集全体老师定期开会,总结教学质量,给大家打气,探讨学校发展前景,交流总结经验。
由于学生数量少,资金困难,学校领导和一些老师的激情开始有所下降,苏小诗看到这种情况后,在网上下载了一篇当年伟人写的一封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的内容给学校领导和老师人手下发一份,鼓舞全体教职工的士气,这令林一寻对这个长的和李小庆极像又对自己特别关心的姑娘再次刮目相看,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时候,林一寻睡不着觉,凌晨一点的时候,他起床一个人在校园里转来转去,发愁和兴奋是他半夜里矛盾复杂的心情。
冬天马上快要开始了,林一寻看着操场上做游戏的稀稀落落的同学,想起了自己的中学生活,和高启、李小庆三人在一起的时光恍如昨日,现在三个人完全不在一个轨道上生活,和李小庆十多年了没有联系,难道真的会老死不相往来吗?林一寻陷入了深思。
这一年来,高启和林一寻在没有直接联系,他却时时刻刻关注着林一寻所做的一切,看着林一寻的学校招收的学生稀少,没有想象中那么热闹,心中有了些许安慰,一年前那次吃饭,本想从林一寻身上敲诈到一些钱,更重要是打算把林一寻想法拉下水,没想到的是林一寻根本不吃他那一套,高启如意算盘白打之后感到特别生气。那次吃饭时他印象最深的不是把他说的哑口无言的霍总监,而是苏小诗,林一寻身边的那位姑娘怎么会和李小庆长的如此之像呢! 据高启自己所知,林一寻这些年并没有和李小庆来往,李小庆也没有直属血缘关系的姐妹,他想来想去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