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张着嘴。
太、太吓人了。
学生们保持站立,整齐划一的注目礼,盯得迟冉心里发毛,她吞口水,整理好状态:“同学们请坐。”
“谢……谢谢大家。”虽然她觉得这种形式大可不必,但礼貌回应总不能少。
迟冉在文三班上课,习惯课前和同学们扯几句闲话,活跃气氛,通常不用她主动开口,班上的积极分子会先引话题。
实验班如此庄重,迟冉很不适应,她想着这么久没来班上,老师问候学生几句,总合情合理吧?
迟冉扯起笑脸:“班上最近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啊?”
这个话题放文三班,绝对一节课都聊不完,大到两个人骑电动被交警逮,小到谁丢了一只两位数价格的笔,都是谈资。
十七八岁,精力充沛的年纪,有趣的事不胜枚举。
正好借此探听一下他们班的八卦,嘿嘿,迟冉内心得意。
然而,回应她的只有——
寂静,寂静,还是寂静。
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木讷的神情堪比教导主任。
迟冉脊背发毛:呃……你们课下也不是这样啊。
最后,班长给了个台阶:“罗老师,昨天的篮球赛,我们班56:20赢了高一理二班。”
迟冉怔了怔,回想自己刚刚问的是“有趣的事”吧?
你管这叫有趣的事?!
“很不错,大家好厉害,继续加油。”迟冉生硬地回复,然后果断翻开书本,“我们上课吧。”
可能对他们而言,学习会是比较有趣的事?
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节课大概率要覆灭,迟冉心灰意冷,和往常一样的步骤开始讲课。她万万没想到,讲开课文后,这群“冷冻的木乃伊”满血复活。
迟冉抛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同学的热情反馈,且正确率惊人。
差不多的知识点,有时迟冉要在文三班讲两三遍,反观文实班——
“罗老师,我记得这个点在《XXX》那篇课文中也出现过,当时您是这么讲的……”
“知道,记得,懂了。”
“罗老师,这篇课文很容易理解,我们完全能自学。”
……
迟冉逐渐起鸡皮疙瘩。
罗晓茹曾说“课堂应该是双向交流,而不是单向表达”,迟冉一直没能有切身体会,可此时此刻,她似乎有些开窍。
某种程度讲,师生关系包括课上互动,最理想的状态是双向奔赴。老师引导,学生配合,相互之间找到差不多的频率,在这个范围内,知识点很容易融会贯通,双方事半功倍。
让知识成为两者间的共同话题,把学生变为知己。
这很考验老师的功底,而迟冉今天可以做到,更多原因在于文实班的学生。
当她每次想表达的内容,率先得到学生的准确反馈时,这是一种“你懂我”的拍案叫绝。迟冉多次错觉,她不是在讲课,而是在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鉴赏某篇文章。
绝,太绝了。
遗憾的是,她没能在文三班体会到这种感觉。她个人占一部分原因,文三班学生同样占一部分原因。
尽管迟冉很不愿意承认,文三与文实,就像驽马与千里马。
可惜这群驽马亦没有“功在不舍”的毅力。
这节课上完,迟冉感觉到畅意,痛快,以及失落。
罗晓茹说“你带实验班也许会觉得更轻松”,一语成谶。
迟冉回到办公室,文实班班主任刘老师问她:“罗老师,这节课班上纪律怎么样?”
“你们班的纪律特别好。”迟冉实话实话。
课上没人扯一句多余的闲话,也没有睡觉的同学,迟冉甚至连开小差的学生都没看到,他们全都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的讲课。
是准高三学生应该有的模样。
“我对他们的要求,是纪律大于一切,上课必须有上课的样子。”刘老师引以为傲。
迟冉心不在焉地点头,难怪没人回应她的闲话。
“罗老师,我给你提个建议,你把文三班学生的纪律协调好,他们的成绩自然就能上去。”刘老师好心道。
迟冉脑中浮现画面:她走进文三班,班里悄无声息,每位同学端坐,没人说闲话,没人笑,他们眼里只有满满对知识的渴望。雷轩发疯般的催促“老师,快点上课!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想到这里,迟冉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带两个班的课,意味着事情变多,时间变紧张,迟冉抛开胡思乱想,抓紧忙手上的事。
她今天值班,晚上十点,她才结束当天所有的工作。
幸好迟冉在学校已经看完罗晓茹上传到网盘的视频,回家再备会儿课就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