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世界(九)
票房总计157万美元。第二周则直接增加了30%,周末票房直接上升至204万美元。
这种直接上升的趋势给了新线和院线方信心,第三周开始《临终影像》正式在全美1100家影院上映,周末票房直接空降北美票房榜第二名,达到了2920.7万美元。
乔琳立刻接到了负责发行工作的德卢卡的报喜电话。
她深吸一口气后问道:“迈克,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是说我们前三周的总票房毛额是5502万美元?你不是在跟我开玩笑吧?”
“是的,5502万美元,本周北美票房榜的第二名。而且我们下一周要从1100家上映影院扩大到2142家。恭喜你,乔琳,你的电影刚刚卖出了恐怖片历史上最大的票房之一!”
德卢卡带着笑意的声音停顿了一下,开玩笑道:“告诉我,你是不是真的被什么代表成功的异教神明亲吻过?”
他无论如何都没法相信一个刚满20岁的女孩不仅仅是眼下全球最畅销的摇滚乐队中最年轻的主唱,还将必然在恐怖片票房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拜托,这可是部制作预算不到10万美元就卖出了5500万美元的电影,这几乎就是娱乐业历史上的奇迹!就是以低成本电影发家的罗杰·科曼来了都得惊讶几声!
乔琳是不是那些卖出大笔票房的恐怖片导演中最年轻的?德卢卡不是历史学家,不能肯定这一点,可他敢肯定无论如何她都是独一无二的,几乎让人难以相信。
他毫无疑问地嫉妒这个年轻女孩,他自己也曾经试图在恐怖片领域大展拳脚,但最终还是走上了电影公司的制片人道路……如果说造物主确实有所青睐的话,乔琳一定是备受宠爱的那个!
还好他已经是个成熟的专业人士了,乔琳的成功跟他是绑在一起的,是他坚持要签下她的电影合同,是他的眼光为公司带来了眼下的收益,这为他在新线内部的晋升又增加了很重的砝码。
毕竟,所有人都知道,一个在上映初期票房表现就有如此增速的电影,显然不会止步于当前的5500万美元,更别提日后它还可以继续卖家庭录影带,而恐怖片的收益大头正是来自这些家庭端市场!
乔琳挂掉电话后没多久就收到了帕特·金斯利从美国传真给她的电影评论,坐在沙发上认真地读了起来。
《帝国》杂志给出了满分好评:“《临终影像》是一部非常有效的恐怖电影。它的创作者特意设计了一切。晃动的第一视角镜头、临场感实足的收音效果、追踪式的纪录片节目感……所有这一切都在为一个目的服务,那就是在最低成本的前提下恐吓我们。”
《洛杉矶周刊》辛辣地评价道:“这是对现代电影业的终极嘲笑,这帮不知道是谁的年轻电影人用几个简单的手持镜头挑战了所有恐怖片制作人,证明他们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数字怪物或者昂贵特效也能赚到最多的钱。可被挑衅者只能拍手叫好,显然,观众们惊讶地走出了电影院,又带回了他们的朋友。”
《奥斯汀纪实》言简意赅地总结道:“它的非凡之处正藏身于它的简洁之中。而且它还有着有史以来最夸张的营销广告。”
《今日美国》也给出了四颗星的高分,称赞《临终影像》“构思精巧,悬念迷人,不曾让观众有过片刻放松,眼下即可跻身为当下恐怖电影中最优秀者之列”。这位评论家还说《临终影像》创造了一种特别的“低保真”美学,“这是当下大众文化中孕育出的全新时尚,电影第一次看起来如此真实且贴近生活,它看起来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足以让所有观众毛骨悚然。”
在所有这些赞美之词中,乔琳最喜欢的还是著名评论家罗杰·艾伯特写出的几句话:
“我们本能地恐惧自然事物……而恐怖电影发掘了我们的本能恐惧,比描绘更复杂威胁的电影探索了更深入的地方。反派只是演员扮演的,可鲨鱼永远都会是鲨鱼。”
他还给出了他的四星评价体系中的最高分四颗星。
“他确实明白我为什么喜欢恐怖电影。”乔琳有点得意地把这段话展示给巡演团队里的人看。
除去乐队三人和乔琳的私人助理艾米丽外,其他人都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开心,这让乔琳的胜利感打了个折。
当然,只是很小的一点折。
“你真的很想大声炫耀一下,对吧?”史蒂夫笑眯眯地打趣道。
“好鸟要靠好羽毛,”乔琳耸耸肩说,“显然,我有绝对漂亮的羽毛!而且你们不也有份吗?”
于是,《临终影像》在法国上映后,乔琳包下了其中一个影厅,请巡演团队的所有人都去看了自己的“羽毛”。
当然,对外的理由是乐队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幕后制作。罗德三人在字幕上作为技术人员属了名,这点是瞒不过去的。
同样跟紫色天鹅绒一起巡演的模糊乐队也在受邀之列。在电影开头模仿纪录片开场的字幕里,戴蒙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