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
龙蟒那个能听见别人说悄悄话的本事,我还用得上吗?”
“在你解下灵相面具前,并无影响,化形丹只是变幻外形而已。”
杨桃暗喜,这便等于多了一个防身技能!
她看向对面的青年,踌躇一下:“那便就此别过了?”
月光如水倾泻,照在他身上,为他镀上玉一般柔和的光,使他望过去愈发沉静淡泊,只是站在那里,便有一种如青山一般的伟岸从容,似湖水一般的悠远平静。
她不禁得想,眼前这人大概这辈子从没有慌张狼狈过吧?倘若师父师娘回来寻她算账不得,改找他晦气,他会不会埋怨自己骗她?
旭含山拱手作礼,“陶姑娘此去顺风。”
身侧小童忙也学着作了礼。
杨桃迈步走上小桥,没几步,又停了下来,转身看他们,心里挣扎。
旭含山:“陶姑娘还有什么事要交代吗?”
杨桃终于还是选择开口:“其实,我的符不是范老真君教的。”
《符咒通典》既然是所有修士学习符道的必学典籍,前世的师父自然学过,又教给了她。因此她的符学也可以说是源自通典,倒不必非得挂在这一世师父的身上。
先将实情说了,省得他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闻言旭含山微怔一下。
陶姑娘大部分时候都是个谨慎的人,并未因为他的救命之恩而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除了符学是范岩所传,其他像她的师门来历,因何被追杀,仇家是谁等等,他一概不知,她似乎也不喜欢被问,问了也都三缄其口。
是以他也不想多问。
但,那几张米山符精妙非常,太值得钻研,陶姑娘转身要走的刹那,他已经开始预备要明安交出那几个符来,好好琢磨琢磨那几个新符文。
是以,此刻他的第一个念头竟是,啊,非范老真君所教,竟也如此精妙,果真高手在民间……
看他的神色反应,杨桃却以为他想问为什么,惭愧道:“我并非有意要骗你和范夫人的,当时也是形势所迫……”
旭含山醒神,心下反而轻松许多。
《符咒通典》问世后,世人便有固定共识,符文是天道恩赐,是人族共有财富,“见者有份”,见之可学,学之可用。
但范老真君与范夫人脾气明显都不好,不见得认可这一点。现在既然与他们无关,他研习起来,自然更是没有了顾忌。
“无妨。这是小事。”
杨桃:“范夫人与范老真君会了面,对质一番,势必会发现我是骗她,若是他们回来找我质问……”
对此,旭含山却并不担忧:“你走了,我便不知你的去向,无以相告,他们并无什么损失,再气恼也怪我不着不是么,不是么?”
杨桃笑了起来,她也知道是这个道理,只是若是不说出来,心底终是会觉着愧疚。
这事交代过,便再无挂碍,她挥挥手,头也不回地走了。
旭含山明安二人目送她离去。
很快,旭含山便收回目光,斜眼看身侧小童,见他犹自对着她背影挥手,依依惜别的样子。
他一顿,突然道:“把那几张米山符拿出来我看看。”
小童吃惊侧身,看向公子,紧紧捂住肚皮,似母鸡抱窝一般警惕:“看什么?”
公子和颜悦色:“我研究研究,等学会了,我也可以写很多给你去卖。”
小童脸一下子垮下来,仿佛望见白花花的灵石山轰然倒塌。
紫宸宫。
李煦一出宫门,李元德脸上的阴鸷神色便一扫而空,只若有所思看着宫门方向,眼底闪烁几分复杂之色、见不平现出身形,便问道:“先生觉着我这孩儿如何?”
不平却未立刻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看李元德一眼,
将将就在方才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他们还在彼此相疑,信王来了打了个岔而已,他心里的那根刺还只拔了一半,芥蒂犹在,如何释怀。
无论辈分,抑或修为,他都比李元德高,但若是论心机论脸皮,李元德多年蛰伏,挣扎求存,远比他放得开舍得下想得深。李元德能将方才的争执完全抛开,恍若无事发生,他可做不到。
李元德醒觉他异状,知道他犹在气恼,不敢怠慢,忙整顿衣冠,长揖到地:“先生,先生,是我错了。请先生原谅。”
不平心下也有意和解,便脸色凝重道:“陛下,你我最初订立死契之时,便已约好,不疑不怨,互信互依;事有不言,言无相瞒。陛下若有私密事体,可以不说,但若是说了,便不可以谎言相欺。这是我们合作的根基。你若做不到,我们便就此分道扬镳也无不可,你大可放心,我绝不会将我们的计划告知任何人。”
李元德肃容:“先生信我,这是我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欺瞒于你。”
见他如此,不平脸色终于缓和,李元德请他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