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蔡成公
阴妃看着愤怒离去的李世民,只是悠悠叹了口气,将李佑拉坐下说道:“他呀,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你别跟你父皇计较,他早些年打仗打惯了,性子难免急躁,又觉得我太柔弱,常年不在你的身边,不能像皇后教导太子那样教导你,这才对你严格了些,但总归心是不坏的。”
李佑不语,阴妃将热水端了过来,然后将手绢轻轻沾湿,为李佑一点一点擦拭脸庞,李佑拒绝了,他不太习惯这样,他双手合十作瓢状,开始粗暴的洗脸。阴妃见状叹了口气:“你呀,什么时候才能文静一些,明明是个皇子,却作匹夫模样。”
说着,阴妃又将下人手上拿着的糕点给端了上来:“你上次说爱吃绿豆糕,娘又多做了一些,你带着路上吃,这儿呢,还有些桂花糕,你也一并拿着,我在宫里选了两个贴心的婢女,我跟你父皇商量过了,你一并带着,日后也能帮着娘照顾照顾你。”
“娘,您就别操这个心了,我这一未婚的男子带两个丫鬟算怎么回事。”
“胡说,你看看这京城,哪儿家的公子少爷不曾带两个丫鬟上街?你呀,就是幽州待得久了,真该叫你多留在京城几日,叫你父皇好好教育下你,让你学学什么叫礼。”
说是这样说,可阴妃的脸上却是掩饰不住的神伤,她又嘱咐道:“虽然江南不比幽州,日子总归好过一些,但你只是一个县令,去了那儿,可千万别在想幽州一样,幽州受了委屈,有人替你深渊,这去了澧阳县,你的冤屈可就只能自己扛着了,你的奏折不能直接递交到朝堂,你的书信也不能随意进入大内,就连春节,你也不能回京。”
李佑心里也有些不舍,但是为了让母亲安心,他还是开口说道:“娘,我在幽州春节不也不回来了么。我知道我的才能,管理燕云十六州或许远远不够,但造福一县百姓或许戳戳有余,说不定哪天,青史上要写上我这个皇家县令,要被后世县令当做榜样呢。”
阴妃被李佑的话逗笑了,似乎真的想到了千百年后,李佑依旧被人所传唱的模样。可很快就收敛了笑意,又嘱咐道:“才能并不能算是什么,天下有才能的人很多,可他们并不能每一个都像你的老师一样,辅佐陛下,你还是要先保全自己,知道吗?”
李佑不想让离别来的如此伤感,他笑着装作不耐烦的模样说道:“知道了娘,你好啰嗦啊。”
阴妃一阵叹息:“娘多啰嗦几句,你不用全听进去,可要是有一两句话听进去,也就足够了,少一点亏也是一点。”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那一针一线都缝的紧密,唯恐这一路的风沙,侵扰到了孩子。
第二日出城之前,李佑特意回了杜府去看望杜如晦,可是杜如晦如李世民所说的一般,已经是弥留之际,昏迷不醒了,李佑坐在床前,握着老师的手,久久不愿意离去。
许久之后,李佑才轻声说道:“老师,对不起,我惹祸了。”
杜如晦说不出来话,只是手指动了动,捏了捏李佑的手,好似在说:“没事的。”
李佑再也没能忍住。趴在杜如晦的窗边恸哭流涕:“老师,对不起.......对不起,我错了,我再也不任性了,我应该听你的。你醒醒好不好,我再也不惹祸了,别生气了,我知道您在生气对不对?您肯定是醒着的。”
可床上的那人,再无动静,他确实累了,有些走不动了,他安静的像是一棵老树,连飞鸟也不愿意栖息在上面,他是那样的孤寂,那样的昏暗,枯木无声。可他的床榻之外呢?是杜府的满园春色,是大唐初来的欣欣向荣,还有........正值青春的李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李佑在杜如晦的病床前守了一天一夜,直到李世民得知此事后,将李佑强行拉出了长安城。李佑差点又要进宫大骂李世民。直到杜如晦长子杜构说道:“家父是臣,殿下是君,若殿下为家父如此,有违礼制,我知道殿下的心,可日后不知原因的人们,怕是要有闲话。”
口水能淹死人的年代,李佑知道,他们会说,杜如晦意图参与夺嫡,会被说是不忠。
离开长安后,李佑一路上兴致不高,愁眉不展,把自己关在马车内,什么人也不见。张老虎再见李佑是十分开心的,可见到李佑模样,也只能远远跟着马车,不敢插科打诨。
东出潼关,行到灞水旁时,李佑停下了车辇,看着那已经是满目春色的灞水,立足良久。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去。
贞观四年,三月十八日,杜如晦病逝,时年四十六岁。人们将这位只做了四年宰相的刀笔之吏与房玄龄并为后世良相之典范,合称——房谋杜断。
司马光在撰写《资治通鉴》时,少有的除去了客观,加上了评价——唐代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明洪武年间,明太祖修建历代帝王庙,选古今帝王十六人,从祀名臣三十七人,有唐一朝共选五人,杜如晦位居在列。余下四人为房玄龄,郭子仪,李靖,李晟。后朝代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