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虎吞狼
“今天下三分,楚、燕、南齐并立。在天下三分前,乃是武朝一统天下,陛下可还记得这段历史。”太傅捋了捋胡子,考问她。
江澜略一思索,太傅曾为她讲过这段历史:“武朝国祚六百载,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地纷纷起义,各路豪杰形成了强弱不一的势力,经过四十多年的征战吞并,最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也就是齐、楚、燕三国。三国并立的局势至今已有三百余载。”说到这她有些感叹,“齐国国祚三百余载,如今竟只剩南齐偏安一隅。”
太傅点头:“南齐如今虽势弱,但百年前,齐国也曾出现过一位中兴之主。”
江澜知道:“齐宣帝。”
太傅:“一百六十三年前,齐国国运日益没落,楚燕二国虎视眈眈,西边燕国陈兵关隘,连夺齐国三城。北境楚国蠢蠢欲动,而齐国北方,守边大将燕何拥兵自重,生了反叛之心。齐国风雨飘摇。”
“但天佑齐国,紫微星应运而出,成就中兴之主齐宣帝。宣帝一生精明强干,对内大兴改革,刮骨疗毒,除去沉疴旧弊,齐国上下风气焕然一新,至于宣帝的改革措施,之后臣会一一为陛下讲解。”
“齐国内部整顿完毕,宣帝将目光转向了外敌。当时齐国外敌三个,楚、燕、燕何。陛下觉得谁威胁最大?”
江澜若有所思:“应当是燕何。”
“没错。”太傅欣慰一笑,“论兵力,燕、楚哪个不比燕何多,但燕何却是齐国的一大毒瘤。若宣帝对他动手,逼反了他,齐国边境直接被撕开缺口,燕何这把刀将掉头直接对准齐国;若不对他动手,燕何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太傅问她:“若陛下是宣帝会如何做?”
江澜敲了敲案几,思索一会儿:“从燕何阵营内部入手,分而化之。只要是人,就会有弱点,更何况这乃是谋反的大事,齐国也没到大厦将倾之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提着脑袋跟他一起反叛。除此之外,分而化之,慢慢图谋,能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和平过渡。”说着她又皱起眉,“但此计需要的时间较长,此三方都是虎狼之徒,未必能等到那时候。”
太傅闻言,安静打量她片刻,笑了:“陛下乃是仁君也。陛下擅长掌控人心。”江澜没有否认,微微眯起眼睛。太傅在试探她,她何尝不是在试探太傅。
说着,太傅正色开口:“但老臣有两句话告诫陛下。”
江澜侧头,打断了他的话,对侍奉一旁的宫人道:“茶凉了,你去沏一壶热茶上来,朕记得,府库中还有上好的青凤髓,就那个吧。”
宫人躬身下去,江澜示意太傅继续。
太傅笑眯眯继续道:“其一,盛世爱仁心,乱世重杀伐,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术。”
“其二,能洞悉人心极好,但时势造英雄,如何更好把握时势也是帝王心术。”
江澜听完,怔了一会,郑重向太傅行了一礼:“学生谢过老师。”
老太傅连忙扶住她的手,不受这一礼:“老臣有愧,不敢当。
江澜哑然一笑,这话她听懂了,她大致明白老太傅这次谈话的意图。
老太傅继续未完的话题:“陛下的计谋虽好,但正如陛下言,需要时间慢慢谋划。但宣帝只用了一招,就化解了困局。”
江澜认真听,心中升起好奇:“愿闻其详。”
“明面上宣帝为燕何加官进爵,封到无可再封,然后一纸诏书颁布,命令燕何进攻楚军。燕何自然不是傻的,怎会吃力不讨好去进攻楚国,只是明面上,皇帝的命令还是要应付一下,于是派遣一队军队佯装骚扰楚军。暗中,宣帝派人暗中给楚国守边大将递上一封信,信中报告,燕何已与齐国联手,即将进攻楚军。”
“宣帝对燕何的厚遇令楚国起了疑心,燕何的暗中试探却坐实了这份疑心。于是楚国率先对燕何下手。那一战,燕何元气大伤,后被宣帝轻易除去,楚国也没讨到好,宣帝终于夺回了北方边境掌控权。此后修养生息九年,宣帝挥兵西进,不仅夺回齐国丢失的三城,甚至拿下燕国四分之一国土,楚国亦不敢撄其锋芒。”
“这便是宣帝。一生功绩卓著,可谓中兴之主。”
江澜拧眉深思,太傅没让她想太久,继续说到。
“臣要讲的第二个先王故事,有关于太祖。”这里的太祖,自然是指齐太祖,齐国的开国皇帝。
“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太祖当时不过区区行伍中人,一介草莽。比起燕太祖世家门阀出身、楚太祖地方豪强出身,太祖身份实在低微。”
“太祖起势艰难,但心胸宽广,爱才惜才,礼贤下士,身边逐渐聚集了一批豪杰谋士。因而虽历经坎坷,但渐渐的人马也多了起来。”
“及至天下局势渐渐分明,只余四方势力,也就是如今的三国加上一个黄振。当时四方势力中,太祖最弱,却占据着军事重地的许嘉关。齐、燕、黄振三方势力交界处就是许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