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第17章
午后时分,天气彻底放晴,一辆马车缓慢行驶在五延江边的长街上,经过商议,李清晏决定与宋怀瑾前来赴约,其余人先行赶路,事后她与宋怀瑾会快马追上。
大楚幅员辽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楚人出了农耕外最擅长的便是经商。
归根结底全是因为有这么一条几乎途径了楚国所有州牧的母亲河:五延江。
它像是一条天然的大运河,足够宽广,水流却称得上平稳,南北通商,运送货物几乎都是靠着它。
但凡事有利也有弊,五延江滋养着周边土地的同时,每年夏季也频发洪水。
早年间不知多少人在洪水中丧命,近些年伤亡倒是少了许多,却还是免不了钱财受损。
李清晏坐在车里,撩开车帘,目光落在繁华的街道上有些若有所思。
而宋怀瑾此时则是穿着一身水红色的广袖长衫,外头罩着一件透白色的织纱披风,一头柔顺的长发用金镶玉的发冠半披半束,与他寻常的穿衣打扮大相径庭,但却与他现在扮演的角色十分匹配,那就是长公主身边深受宠爱的面首。
他顺着李清晏的视线看过去:“殿下在看什么?”
李清晏闻言指了指街边的建筑:“我记着原先这江边的房屋,都是石材所建的偏多,才能抵得住涨潮时江水的侵蚀,怎么如今看过去都是木材了。”
“石材所建的房屋确实更耐用一些,但是却费时费力,近两年工部那边研制出了一种新材料,将木材放在其中浸泡之后便会十分耐腐蚀。”宋怀瑾缓声为李清晏解惑道。
李清晏闻言哦了一声,三年未曾出江南别院几次,哪怕有青蝇卫搜寻的消息,为了掩人耳目多是各封地的消息,这些民生上的事李清晏也是有许久没有听到了。
从前她最喜欢跟着勤政帝出门,大楚的山川河海几乎没有她没见过的。
“造价如何,寻常百姓用得起么?”她来了些兴致追问着。
宋怀瑾沉吟了一声,答道:“价钱自然是比寻常木材要贵一些,不过当地政策会有一些补贴,倒是也都能用得起。”
话音落下,马车也随之停下,高挂的“瞻园”牌匾上娄氏的徽记格外金光闪耀。
宋怀瑾尽职尽责的扮演着一个合格的面首,扶着李清晏走下马车。
瞻园里头环境雅致,临窗而坐便能欣赏到五延江的江景,每年春秋时候都会举办一些诗会,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来此。
平日里则是会请一些说书先生和戏班子表演,近两年在琼州的茶楼中算是十分有名气的。
李清晏才一下车,便立刻有侍者迎上来,飞速打量了一下两人便开口道:“姑娘可需要雅间?”
“我找娄星禾。”
侍者一听娄星禾的名字面色稍变。
李清晏今日穿了一身玄色的对襟披风,她身量高挑纤细,容貌艳丽,身边跟着宋怀瑾更是面容昳丽,没什么表情的样子很像是来找麻烦的。
但是不等侍者开口,已有娄星禾身边的侍女过来,她先是示意侍者退下,而后朝李清晏行了个里:“姑娘这边请,我们公子已恭候您多时了。”
一路无话。
侍女并未领着李清晏和宋怀瑾去到寻常的雅间,而是往茶楼的大堂后头走去,穿过一条连廊,眼前豁然开朗。
不远处是一座建在江边的亭子,亭子的正中央的正是摘下了帷帽的娄星禾。
正在此时,侍女拦住了还要继续跟着往前的宋怀瑾,她看向李清晏:“姑娘,我们公子只约了您一人。”
李清晏闻言目露不悦的看向亭子中的身影,音色像从冰水里捞出来一般:“娄星禾好大的脸面。”
江风乍起,掀起李清晏的裙角,时间却仿佛凝滞住了一般:“既然如此,那这旧不叙也罢。”
侍女被这句话吓住,不住的回头看向娄星禾,
亭子中的身影此时也有了动作,他起身缓步走过来,目光落在宋怀瑾那张容貌昳丽的脸上。
他好似明白了些什么,意味不明的轻笑了一声,朝着侍女道:“还不下去?”
侍女慌张退下后,他才朝着李清晏赔礼道:“手底下的人不懂事,殿下莫要怪罪。”
李清晏仍旧没什么好脸色,但也没再说什么,目的达到了就好。
三人在亭子中落座,娄星禾的狐狸眼微挑,坐姿散漫,衣襟随着动作变得有些松垮,露出一对精致的锁骨,和大片胸前的肌肤。
宋怀瑾坐在李清晏的身侧,瞧见娄星禾的动作不禁眯了眯眼,这动作怎么看都太刻意了些。
“多年不见,长公主殿下风采如旧啊。”娄星禾手中拨弄着差距,动作娴熟松弛,仿佛真的只是约着李清晏叙旧一般。
袅袅茶香飘散,李清晏的耐心实在不多,倒也耐着性子与他周旋。
“娄公子看起来倒是比当日气色好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