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被灭亡的文明
的羔羊一般轻而易举地被杀死。
甚至虫族自己都遭受过同样的事情,当初在和米拉的战争中,在那颗巨行星的轨道之上,无穷无尽的机械舰群封锁了整个行星轨道,让无数从岩质卫星表面突围的虫族单位葬身在星空之下。
在星际时代,毁灭与被毁灭,都很正常。
这里应该就是这个文明的母星了,从另一颗殖民地星球上来的遗留痕迹来判断,他们应该还不具备星际远航的能力,至少不具备大规模星际远航的能力,而且在恒星系内部,也没有发现高科技战舰残骸以及大规模星系防卫武器系统的影子。
这说明他们应该是遭受了一场突袭,且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应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已经结束,接下来的就是一场完完全全的,一边倒的屠杀!
它可以想象,当一个在星球表面挣扎努力了千百年的智慧种族,以举族之力终于开启了行星间殖民时代,他们将全部的精力与资源都投入到了发展和建设之中,神秘的宇宙
然而,与此同时,他们却也被千万年来的和平蒙蔽了双眼,理所当然地认为千万年都不曾来临的危险也不会在这一刻到来。或者说,即便意识到了,也没有能力阻止。
于是,当一群携带着超光速引擎和有着至少三代科技差距的战舰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整个文明就像是草原上秋风中的野草一般,只能等待着死亡来临。
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早已不可考证,但想来也无过于此,也许其中还有着更多的曲折,但鲁尔并不在意。
比起这个,它更在意的是,这个灭绝了一个智慧种族的未知存在,如今去了哪里?
很显然,没有谁能够回答它的疑惑,从痕迹上来判断,距离战争结束之后应该已经有至少近百年的时间了,即便是歌罗赛人对超光速航行的追踪有着一些浅显的研究,在这个时间点也无从谈起了。
虫群占据了这些曾经生存着无数文明个体的星球,并迅速在其上繁殖扩张,让它们时隔百年重新拥有了一些活力,但这就是它们最后的“辉煌”了,作为资源星球,它们最终的结局,惟有彻底的“死去”。
鲁尔并没有为此纠结多久,在将这里已经步入正轨的虫群交给斯克之后,它再一次进入了虫洞之中。
不论这个灭绝了一整个文明的存在去了各处,根据虫族版“宇宙相对论”,只要虫族的势力范围足够庞大,总有一天会见到他们的。
斯克则没有在这些星球上“捡破烂”的兴趣,对于漂浮在星球轨道之上的太空垃圾它也懒得处理,总归是对虫群构不成威胁的。
没有文明存在,这里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恒星系,仅此而已,并不值得关注。
………………
在距离这里仅仅96光年之外,斯克的种子才种下去没几年,同时它也正在对星球环境进行优化,甚至在尝试对从奥瑞带来的物种遗传信息进行改造,让它们更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更加符合自己的审美。
这些年,它在组织虫群扩张之余,就只是在操心这件事了。
其实,如果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的话,将自己置身与星球地表之上,的确不如处于星系空间之中的虫族基地内部,这样的话,如果有未知的敌人闯入星系执行斩首计划,至少还能够跑得方便一点。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整个星系的虫群都无法坚持到虫族支援抵达的敌人,那在星球上还是轨道上其实也没多大区别,大概率都是要死的。
因此,斯克也不在意。虫族不断扩大的势力范围和随时随地撒出的深空探测者,能够给它足够的安全感,在这里停留的时间越久,它就越安全。
更何况,在起源星系,达格斯已经准备了一批数量庞大的支援舰队,预计只需要四年就可以集结完毕,通过虫洞连接,给这个新开辟的星系殖民地增添一些战力储备。
…………
说起来,在上一次战争结束之后,虫族的战力便一直处于冗余状态,大量的虫族单位或是投入到了起源星系的大规模探索之中,或是干脆进入了休眠状态。
对于莱曼星系探索的持续投入也占据了其中相当一部分,不过即便如此,虫群的数量和规模也在持续扩张着。
在各个恒星系戴森球的支持下,基本摆脱了能源方面的限制,至少在常规能源方面已经近乎于无穷无尽,在这样的情况下,虫族就像是失去了天敌的野兔一样,疯狂地膨胀着。
虫族数量的疯狂扩大,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随着虫巢意志的不断增强,在虫群所控制的文明联合体内部,数千亿的智慧种族个体中,虫族潜伏者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在托德的引导之下,近几十年来,这个新的联合体渐渐步入了发展正轨,新的阶级正在形成,各个文明的内部交流通道也渐渐打开,一些个体甚至已经凭借着自身的贡献,重新拥有了在星系内部航行的资格,当然,他们所乘坐的,只能是虫族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