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敲打妖僧,收你为徒
的僧人,矛盾被姚广孝激化之后,纷纷指责张异。
一时间,张异这场与众人的见面,似乎要成为笑柄。
但张异并不害怕,只是笑语晏晏:
“诸位无非是嫌弃我龙虎山是火居道人,当不得出家人!
可出家人与否,并非此事关键!
陛下有感于战乱刚刚结束,天下当休养生息!
如今,种田的百姓本来就少,诸位却依然要袖手旁观,不事生产!
诸位自诩出家,当出家人是比别人尊贵了,还是比别人矫情了?
为什么尔等将信徒的供奉,当做理所当然?”
既然别人对自己不客气,张异自不会惯着他们。
他一番言语,说得其他人脸色青黑。
但既然要撕破脸了,他的火力绝不仅仅这一点:
“既然此事以这位大师起头,贫道就以佛门为例子!
尔等说沙门之道,修清净之行!
但佛陀行沙门之道,不做金钱,过午不食……
身无长物,不生贪婪,方是出世之道……
尔等,谁身上没有点盘缠?
谁寺院里没有一点田产?
沙门乞食,身居林中,贫道是佩服的!
可诸位在贫道面前受清修,怕不是忘了自己是谁?
于出家的本分,尔等舍不得信徒的施舍,舍不得高大的庙宇,也舍不得寺院的田产,良田!
尔等扪心自问,你们真的就在清修?
当尔等在寺院里,盘算着今年收上多少粮食,又该去找哪个佃户催收的时候。
尔等可想过自己还是清修之士?
合着收租的时候你们不嫌弃自己世俗,收税的时候就摆起架子来?
我龙虎山虽然不值一提,但终归还是没有诸位的脸皮……”
“你……”
其他人也没想到张异会如此牙尖嘴利,说得他们一时间无法回答。
关于教义的演变,那是一个十分庞大的问题。
张异抓这一点,可以无限放大,他们想辩解也说不上来。
“沙门之戒和菩萨之戒不一样……”
姚广孝听到有人气急败坏,说出这等事来。
他心知要坏,阻止却来不及了。
“沙门戒谨守自身,菩萨戒普度众生!
诸位连自己身上一点小小利益都不肯让,却来跟贫道说菩萨行?“
那个提出问题的人,登时面色铁青。
张异一个将军,让他们哑口无言。
其实说白了,出家人也是人,也是凡人。
只要是凡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千年的佛道二门,早就演化出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
寺院拥有田产,僧人收租免税,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宗教自有一套它自己能必须遵守的东西,理想上的佛门和现实中的佛门,其实完全已经是两套逻辑。
当姚广孝用出家与在家,企图将龙虎山的人和其他人分割开来,以达到否定龙虎山的目的。
张异却反其道而行,让他们感受到莫大的屈辱。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但既然你自己找罪受,张异也不会惯着。
这种问起,其实佛道二门之中,早就辩论千年,谁也说服不了谁。
姚广孝正要继续开口,张异决定将火力引到他身上。
“若是诸位修梵行,被贫道拖下水,贫道也敬你们几分!
可诸位除了不近女色,贪嗔痴有什么落下?
都说普度众生,不就是让你们一起配合推广简体字,让尔等教导百姓生产,此等事务,本就是普度众生?
为何就不愿了?
真正的菩萨行,是当今圣上,身着僧衣无法救世,却甘愿脱下僧袍,以杀证道!
诸位说贫道不懂梵行,那陛下可懂和尚?”
在场的和尚个个面色铁青,张异搬出朱元璋的过往,来强调自己行为的合理性。
这让他们如何应对。
且,张异并非针对他们,他们压根不在张异眼中。
等说完这些,张异抬头望向姚广孝:
“就是这位大师,你可认为自己修的事梵行?”
“是!”
姚广孝斩钉截铁的回答,只等张异辩论。
可张异一笑,道:
“像大师这种只顾天道,不顾百姓的和尚,修的又是哪门子的道?”
只顾天道,不顾百姓。
这句话其实有来历。
朱棣要造反的时候,心中犹豫,他对姚广孝说过,百姓都站在建文帝那边。
当时姚广孝就说下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