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两种天下,什么是国运?
“黄……叔……叔……”
他在见到朱元璋的瞬间,先是一愣,然后用整个大街人都为之侧目的声音,大声喊起来。
老朱瞬间被人注目,整个人有些不自在。
不过他嘴角却浮现出一丝笑容,显得很开心。
张异见到他的模样,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这种真挚的情感,自从当了皇帝之后,他见得越来越少!
尤其是那孩子驴车还没停下,他就直接从车里蹦出来。
朱元璋的笑容马上收敛,气急败坏:
“你这死孩子,怎么能做如此危险之事?
你若有个什么,让我如何跟你爹交代?”
张异脚步落地,面对老朱的责骂,只是讪笑。
他并不会因为朱元璋的骂声生气,两世为人,这声音中蕴含的关切,他听得出来。
“叔叔回来应天,怎么也不跟我说声,好让我好好招待你!”
朱元璋冷着脸,讽刺:
“哪敢劳烦你张大道长,我还没回应天府,就听你大名,最近你可是混得风生水起!
因你一句话,这小子一封家书,老子屁颠屁颠就得往北方走……
哪像你,活得逍遥自在!”
张异可不上朱元璋的当,他回道:
“黄叔叔你若羡慕我,可来我道观,我亲自度你修行……
您去北方,可不是为了黄大哥的前程奔波?
这也能赖上我?”
老朱知道跟这家伙斗嘴,肯定讨不到好处。
此时朱标出来打圆场:
“爹一回来,正准备去找你呢……
谁知道一出门就跟你撞上了!”
张异抬头看了一眼:
“这也是您的产业……?”
“没错,以后你要是暂时遇见困难,可以来这里支取一些银子!
走吧,好久也没去道观了!”
朱元璋并不想在大街上跟张异多聊,拉着他上马车。
不多时,一行人来到清心观门口,老朱下车。
他看着周围的院墙,新老痕迹交错,越发显得道观的寒碜。
“小邓呀,这院子墙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明知故问,邓仲修见老朱问起,赶紧回答:
“黄老爷,前阵子道观遭了贼,小道按师弟的吩咐,找人花钱加高了院墙!”
朱元璋道:
“清心观地处偏僻,这治安确实不太好,张异,你和小邓二人可是要小心呀!
尤其是你二人,若是露了财,很有可能会被贼人惦记上!
若只是毛贼还算了,若是遇见盗匪,就有些不好办!”
张异点头,他难得没有在这件事上顶嘴。
古代可不比后世,杀人越货这种事情是真的存在的。
尤其是如今,天下未定,
虽然江南在朱元璋的经营下,已经恢复了太平多年。
但民间,民心不稳。
就别说北方,南方照样有一队人心怀前朝。
朝廷里的官如此,下边的百姓也是如此。
这其中造成的原因有许多,除了和人的思维惯性有关,老朱得罪江南地主阶级也有一些关系。
这些人虽然不掌刀兵,却掌着舆论。
这东西潜移默化,影响也是惊人!
总而言之,如果说此时的民间藏有大量反贼,张异也不觉得奇怪。
洪武朝,民变,造反事件也层出不穷。
这种情况,只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消弭……
“小子也在想这个问题,所以让人加高了院墙,也让邓师兄学学拳脚兵器,多一层保护……
还有以后一些物件,最好就不放在道观里了,这东西容易让人惦记!”
“学武?”
朱元璋笑了:“你天师府的雷法你不学起来,还学什么武?”
张异知道老朱跟他开玩笑,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
雷法,他要是会雷法就好了。
可问题不是不会吗?
不对,如果说“雷法”他想会也是能会的,就是那玩意太危险了,一个不小心道观都给炸没了。
“你若如此,还不如去信龙虎山,多找几个师兄弟下山,道观里人气多了,自然也不会有贼人惦记了!”
“算了,除了邓师兄,山上那些人对我有好感的不多,我还宁愿自在一些!”
张异和老朱边说边走,进入后院。
他才想起一件事:
“对了黄叔叔,我上次在青楼见你家有位仆人出手,那身手了得!
您要是有习武的好手,我想出钱请他来教教邓师兄,只恨我年龄太小,不能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