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开辟高超音速设计新时代
局小迎角状态下,机动性很好。
但因为有前鸭翼,阻力过大,弊端还是很大的,末端速度受到限制,大迎角状态下,很容易失速,丧失机动能力,与追求轻量化控制的潮流相背。
不过这个弊端,可以通过导引方式进行修正,在计算机里面测算敌机的轨迹,将导引的目标放在机头方向前两米的位置,战机只要是尾翼控制的,机头的状态肯定是变化最慢的。
资料里有详细的次鸭翼的转动角度,对导弹各个飞行状态的影响,特别是高超音速状态下。
甚至还有原版r530导弹鸭翼控制系统的全套资料,小赵老师惶惶不安的心情终于得到平复。
他心里有底了,大概的思路也整理出来。
根据导弹的基准外形,通过计算机建立差异化几何模型。
用电子计算机,对导弹在不同攻角条件下外流场进行精确数值计算,得出了各模型的轴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随攻角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速度、不同姿态下表面的压力分布情况。
再结合实际测试的数值,进行校验,最后再用计算机模拟,得到最佳的状态控制函数,作为计算机控制程序判断的依据。
当然这个思路,还需要验证。
赵国庆说:“史总工,我打算在计算机里面建立导弹模型,需要317厂的同志们帮我们建立相应的静荷载、高超声速气动荷载、冲击荷载以及噪音、震动荷载等方面的力学数学模型,这一块理论你们可是专家!”
史培刚面色剧变,说:“建立模型?计算机分析吗?我们只做过部分的结构有限元计算……”
看着史总工惊愕的表情,小赵老师点点头,他又要开辟计算机设计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新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