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电厂业务大扩张
基建准备等等,后续还会涉及到安全问题等等,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流程,以保证不出问题。不像轻工业工厂,效率高的话,从开始到厂建成了,可能只需要三个月。
可发电站不一样,这玩意一用基本上就是30年,除非未来新技术出现爆炸式的增长,不然不可能替换,而长期运营的话,那就需要在前期准备好,而且粤州市未来的扩张速度必然很快,发电厂污染太严重,也不符合城市发展,虽然说陈志文也想利益最大化,但底线就是不伤害任何一个人的身体,不管是自己旗下的工人,还是客户,还是无关紧要的人。
如果是类似康师傅在上沪的工厂,选择低端设备,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效率上也可以通过加人增大工厂来弥补,这种情况下就无所谓了,反正,一般的食品生产线,可能十年时间也就大换代了,等未来再根据实际情况,再做新决定就好了。
因此,港灯在粤州市的投资,由和黄负责,再者来说,陈志文收购港灯之后,因为专业性的问题,几乎没怎么干涉港灯的管理层,这群人,做起发电业务自然很是牛逼,可其他就不行了,在原先的历史上,港灯旗下有着大量的地皮,却没能力开发,最终全部便宜了李嘉成,这样的管理层,连地产都不会玩,如果让他们去进行涉及大几十亿港元的投资谈判,估计会废了项目,而和黄,这些年来,已经与内地合作过多次,懂得该怎么操作。
“好的。”周家杨点点头,又说道:“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陈生来决定,我们的发电机组,是从国外采购还是购买国内的。”
“国内这一块的技术,应该不太行吧?”陈志文想了想问道。
顶多在未来,一些大型写字楼或商场项目,和黄、九龙仓与置地可以参与一下,又或者收购现成的写字楼等等,不然,在香港的地产投资基本上也该差不多了。
而目前的日本,就是最佳的市场,到了明年,广场协议一开,日元升值,地产升值,现在的投入可以在短时间内成指数倍上升,且市场规模够大,能够容纳海量的资金,撤出来的时候也方便。
“和黄从82年开始,已经先后在日本市场投入了超过30亿美元,主要在东京、名古屋、大阪、横滨这些大城市投资写字楼物业与一些高档商业住宅,不过在银座的进展非常缓慢,至今我们也没有收购到一套完整的写字楼。”周家杨有些可惜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