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南楼雪尽
㈠上元佳期,黎歌陪黎帆吃了午饭,到了下昼黎歌就收拾了一些用品准备去儒学馆,父女俩牵着手站在门口说了好一会话;不过都是黎帆在嘱咐她,黎歌只是点点头,片刻后,她踏上了去往学馆的马车。
此去只有她一人,只听得车夫一声“驾”,车轮滚动离黎府越来越远。
儒学馆又称四学馆㈡乃刘宋第三代皇帝所建,里面开设了儒学、史学、玄学和文学故称之为四学馆,可以说这是古代开设的第一所专科院校,四学馆开设在京城东郊之地。
黎歌坐在马车内思考着这具身体原本的主人
“黎帆的女儿今年十七了,按史书上来说她不是已经掉湖里溺死了吗?”她在关于南北朝的史书上看到过记载这个人物的段落,不过只有寥寥数语,书上说她十七岁就溺死在家中湖里。
“孟黎氏,名歌字不详,小字文殊奴自幼丧母十七岁溺于家中,这短短二十几个字就简简单单概括了她的一生”黎歌自言自语着,为这个薄命的小姑娘感到悲伤。
约摸半个时辰,马车就停在了四学馆的大门口,黎歌从车内走出映入眼帘的是高大敞开的朱门,单檐歇山顶上雕刻了许多珍奇异兽。
刘宋时期所建造的四学馆,天下学子的读书圣地更是黎歌在书中所闻;而今文字变成了现实,这如梦一般的场景令她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不一会儿,里面走出来一个小书童,他先是向黎歌作揖然后再道:“您就是黎姑娘吧?”
黎歌点头回答称“是”
“那请随我来吧!我们先生正等着您呢!”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黎歌跟着书童踏进了四学馆的大门,一路上她看着这里周遭的一切都让她为之震撼。
“没想到这里怎么大,大到感觉无边......”这里亭台水榭、假山湖畔、庙堂楼宇不规则的建在这片土地上,乍一看还颇具有江南园林的风味。
只见佳木笼葱奇花闪灼,惊鹿流水敲击着石头。再进数步他们来到了一座名为汀兰水榭的地方;书童没有为她打开门而是告诉她:“公子,我们到了,您推开门进去就是,先生就在里面”
黎歌点头道:“好”她觉得这个书童看起来呆呆的办事倒是利索,书童向黎歌作揖然后快步离开。
黎歌转过头起步走到门前,她先是敲了敲门然后问:“林叔叔,在否?”里面传出来慵懒的声音,“推门进来即可”
她推门进去,脚一沾地就看见地上全是书籍和纸张;根本就不知道往哪里走,林有光从书堆里坐起,他一身宽袍盘坐在地上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黎歌看着眼前人她瞪大了双眼。
林有光揉着眼睛看向黎歌,随后眼里浮现笑意,“文殊奴,你终于来了,余等你很久了,快过来”
“是”
黎歌左右看了看路,一地的书籍纸张让她难以行走,她踮起脚尖沿着有空隙的地方慢悠悠的走到他面前。
“文殊奴,你阿翁让你来这里听学,主要就是磨练你的脾性;可余觉得你除了磨练脾性应该学的更多一些,听说你爱读史,可是真的?”
“是……”
“那文殊奴可知⑶盐铁之议?”
黎歌回答称:“知道”
“盐铁之议主要说了些什么,文殊奴可知?”
她心里一惊,心想:“哎呦我的天,考我考的那么细,你是认真的吗?”
黎歌脑海里面飞快运转搜寻着内容,她记得自己是看过的可就是快忘了,眼见时间久了她只能硬着头皮说了:“盐……盐铁之议,是西汉昭帝年间所发生的一场关于讨论民生疾苦的会议,当时朝廷召集了全国各地的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到长安,与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官员共同讨论民生问题”
黎歌抿着唇望向林有光,林有光一脸严肃看的黎歌差点魂都丢了,良久他才开口道:“勉强过得去,回去再看看之后写一篇文章给余,余后日验收”
紧接着他又从衣袖里掏出一把钥匙交到黎歌手上,道:“这是藏书阁的钥匙,本想给你腾个单间出来的可是没有,也只好委屈委屈你住藏书馆了”
黎歌并不在乎物质上的条件,只道:“不委屈,文殊奴受得了”
紧跟着,林有光领着黎歌参观了学院各个地方熟悉熟悉一下环境,与她说了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叫来书童带着黎歌去往她的住所。
“公子,我们到了,这里是学馆里最小的书阁只因地方偏僻所以很少来此,不过先生已经命人打扫好了,设备齐全公子大可放心如有需要大可叫我”
黎歌向书童作揖道:“多谢.......”
“不必客气”书童走后,黎歌踏进房门,她左顾右看虽然这里地方不大,但胜在清净也确实是个好地方。
她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金刚经?”
她又看向另外一本,封面上有写着《华严经》,看来看去这里放着的全都是佛经,“原来这里不是藏有儒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