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
听了村长所说的,他用桌腿敲了敲手里的烟杆,有些质疑。
“这玩意儿真的像写的这样吗?莫不是那些娃娃们乱来的,纸上谈兵?”
“我看你有些被冲昏了头脑,说的倒是轻巧,这可不是小事,而是大家一个季度的收成,多少人指着它过活。”
被泼了一瓢冷水,情绪高涨的村长稍微冷静了下来,但他依然不想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
“铁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事要是成了,改变的就是我们整个村子,我实在不想因为觉得冒险而怯步。”
铁叔吸了一口旱烟,吐出的烟雾笼罩住脸庞,遮盖了神情。
“唉,柱子,这样吧,明天你召开大会,直接把消息告诉大家。无论愿不愿意尝试,都任凭个人意愿,自己负责。”
村长,也就是他口中的柱子点了点头,“行,铁叔,按照你说的做。”
第二天傍晚,农忙归来,村民们刚在自家院子里歇了口气,就听见外头响亮的锣声。
“咋了这是,怎么突然开大会呀?”
“我也不知道啊。”
每个村民都是一头雾水,但还是依照指令陆续从家中出来,前往村口大榕树下集合。
“各位!”
见底下人来齐了,村长站在高出一级的台阶上,扯着嗓子高声喊道。
“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是有一件事情要告知。在最新的一期报纸里,有篇文章专门是研究玉米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这里面的结论提到,每平方公顷,也就是十五亩地,只需要施一百二十五千克,也就是二百五十斤的氮肥,就能够种出高品质的玉米。”
底下的村民们听到这番话,一片哗然。
“村长,这是真的假的?能保证吗?”
“对呀,村长。”
他们一个个都迫切地盯着上方的村长,想要求一个肯定的答复。
在众人灼灼目光下的柱子村长摸了一把额上的汗,斟酌开口。
“关于文章内容的真假,我也不是专业人士,也没这么干过,所以没办法保证,这就是把消息告知大家的原因。干或不干,任凭选择。想要赌一把的,或者觉得风险太大想要观望的,都是自行决定,不强制要求大家统一行动。如果有想干的,可以来我这儿登记一下。毕竟是新鲜玩意儿,到时候大家还能合算一把,免得搞错了。”
“好了,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么件事,大家各回各家,自行商量决定吧。”
往回走的路上,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若有所思。晚饭时刻,更是家家户户都在激烈讨论。有甚者,深夜的熄灯时刻,都还围在厨房里,就着柴火的光亮商议。
总之今夜的勤水村注定无眠。
次日,村长家里从早晨开始便相继有人前来登记,直至傍晚共记录十二户人家。
这个数据既在村长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的是仅有五分之一户前来登记,而意料之外的是这其中居然有一户贫困人家。要知道,对于穷困潦倒的家庭来说,这一季的玉米收成可是意味着生存,容不得一丝玩笑。
不过说来也能理解,曹八儿这家子就只有十岁的他跟七十岁的奶奶两个人,前不久,奶奶还病倒了,现在靠吃药养着,日子是真的过不下去了。既然如此,还不如搏一把,死马当活马医,万一成了,曹奶奶就能活下来。
登记好后,很快,就到了追肥的日子。
前一天,村长召集了这十二户人家,按照文章所说的剂量和方法,结合大家实际的种植面积,计算出每家每户需要的氮肥量。
施肥的当天更是一起搭手,一家一家施过去,唯恐哪家操作不当,出了差错。其他处于观望阶段的人家也都来围观,凑个热闹。
肥料施下去之后,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等待,将一切交给时间。
当然,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这心呐,谁也无法控制。所以,冒险尝试的这十二户人家,几乎是一天三转悠,就差住在地里了,只盼着能有成果。
就这样,在殷切的盼望中,等待的日子倏一下就过去了。
期间,郑立源又发行了两期文章,但都和第一期一样,投下石子后便没有回声。不仅报社的同事对此颇有微词,就连他自己也开始有些怀疑,是否农业题材无法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在事业陷于小低谷之时,他不知道的是,一场改变即将到来。
不远处的乡里,玉米丰收的日子快到了。
整个勤水村的人都在等着这一天的到来。观望的村民想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用,冒险一试的村民也想知道自己是否博击成功。
越是临近日子,大家伙往玉米地里转的次数就越频繁。
村长见众人躁动不已,再加上日子也差不多,便决定提前收割,给大家吃个定心丸,是成是败,一见分晓。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