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
还是得收拾行李出去打工。
一帮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大小男人们或坐或站地围成一个圈,此时眼里都有些茫然,留家里就挣不到钱,出去打工又顾不上家里,真是两头难。
——
通过陈明生这么一讲,再有一帮出去打工的男人一宣传,富华村的人都知道陈霖要出去“拉单子”卖薏米了。
要说卖药材,这不是每家每户都能有得卖的,总有的人连菌子都认不全还怕吃了没命,更别说进山里去找贵药材了。但要说卖薏米,那还真是家家户户都有的。
往年都是村委统一收,然后打包卖到县上的薏米加工厂,但价格也就一般。村委甚至镇里也搞过加工厂,但是技术条件落后,销售渠道少,交通还不便利,完全拼不过县加工厂,所以就只能提供原材料。
县加工厂的规模不小,可县里能收薏米的地区不少,完全能供应上先加工厂的需求,底下偏一些的乡镇就收得少,于是他们这儿就没形成大规模的薏米种植。
有人觉得陈霖他们就是“飘了”。
“县里去年涨了五毛,收五块钱一斤,拿到外面去卖就能翻倍?薏米又不是野生天麻,人家收购的也不是傻子。”
“年轻人还是太着急了,生意哪有那么容易做哦。”
当然也有人担心,好言劝着。
“步子不要迈太大了,全村能收上来上万斤薏米,你们哪能收得了那么多......”
阿公阿婆倒是淡定,这几天不出去和人家唠嗑,也把院子门给关得严实不让人来家里看电视,他们就不乐意听别人劝来劝去。
在阿婆又拿出家里的存款给她时,陈霖哭笑不得地给推回去了,“您放心吧,这次我不垫钱,这钱你们留着自己花,想买什么买什么。”
说着,竟觉得有些愧疚。她回来是想多陪陪他们的,却是没少往外跑。
阿公跟着电视里京剧的人哼几句,学得完全不像,但他就是觉得高兴。
找老道问好了家里开工的时间,过几天就要开工了,家里电视看着,衣服也不用洗了,这家里是肉眼可见地变好。谁家孙女比得上我们霖霖啊?!根本没有!
陈霖给他们递表舅送来的八月瓜,果皮是金黄色的在山里能找到的不多,吃起来特别香,篮子里还有几个野生猕猴桃。
等她回来,应该还能赶上最后一茬,她得进山去找来吃个够。
只是没等她出发,村长陈光山带着两位村委干部找上门来了。
——
除了上次来过的常德副书记,还有个看起来像老师的村委主任李有成。
李主任不动声色地打量陈霖,上次收购商来的时候他刚好出去学习了,一回来就听村委干部说富华村有个大学生娃娃把野生天麻卖到海市去,还卖出了三百一斤的高价。他当时只想着这个娃娃脑瓜子灵活。
没等他找机会见见人,这娃又要搞事情来了。
这次他是从其他村的人那里听来的,说富华村的那个大学生要把薏米带出去卖,比卖给县里加工厂贵。
他一想,那要是能卖更高价,那其他村的是不是也可以跟着分杯羹?
县里每年产出的薏米多,县里加工厂根本就吃不完这些量,他们只能通过村委合作社收上来一批,然后再卖给县里收购站,这个价格嘛,只能说能赚点小钱。
“别站着,都坐下。要把薏米卖出去陈霖你来说说现在是怎么个计划。”
李主任一来就反客为主,好像这家里更像是村委办公室他还制止了阿婆,“叔、婶,你们别忙了,我们来找陈霖聊聊就走。”
“诶,那你们聊着。”阿公阿婆搬了小板凳坐到一旁去,乐呵呵地看被围在中间的陈霖。
这一聊,就是从下午聊到了晚上天黑。
刚开始还是只说打算去哪儿、怎么找人谈收购薏米,后来聊着聊着,就开始说到大队十几个村要怎么发展的问题。陈霖自觉自己没有实践经验没好开口,后来被怂恿着,她就说要规模种植特色农产品、要修路、要打造特色农村做旅游......
可把李主任和常副书记说得热血沸腾,送人走后,她慢慢冷静下来,耳朵热得发红。
天啊,她吹牛吹大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