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
朱客久何尝不知道此举有多么危险,充耳不闻的时候,他的心也是跳得厉害。
这是一步险棋,可他不得不去下。
如今朱参政,也就是他爹,因病卧床,朱党正是群龙无首的境遇,这样关键的节骨眼,说错一句话便会给清流抓住辫子一顿参。
朱客久初出茅庐,又自带流言蜚语,莫说清流那群等着看笑话的,他们自己人都对这位自带光环的“小朱大人”并不看好。
所以自己必须顶住压力,把态度拍在明面上。
好在他赌对了,皇帝的态度就是默许。
他朱客久说的话,和朱参政的分量,一样重。
皇帝的心思并不难猜,盘桓周旋之道,向来是帝王之术的重中之重。一个势力既然存在,就不可能仅凭自己木秀于林。
风从何处来,雨从何时下,都要依赖着老天的心意。
这帮官场老油条,自然比朱客久更谙熟于揣度圣意,都老实地屏住呼吸,等待着他落下交锋的第一锤。
“年初合议年度预支的时候,李尚书,户部可是向朝廷拨款了三百万两?不知能否告知其详细用途?”
没有人预料到,他一开口便直指户部李尚书,清流中最位高权重的人。
李新知,今年刚过七十大寿,但仍精神矍铄,听说前段时间府上还添了第十六位小妾。他在朝已经快大半辈子,送走了先帝,有开始辅佐如今这位年轻的君主,论忠心,数一数二。
但论圆滑,更是令人望尘莫及。
“今年年初拟单子的时候,三省会议可是各自过目了,朱大人要看,随处可查。”
你爹亲自签过字,皇上也没意见,若要甩锅,只能你们中书门下自己背。
李新知一脸坦荡,话里话外却并不简单。
“李大人果然和我想的一样,我事先的确找人查过,三百万两,一百万拨给江浙两省开垦农田,修缮水利,此事的确要紧,无可复议。其余再拨五十万给各省以做财政开支,圣上崇俭,这项调度也合乎情理。眼下还剩一百五十万两的用处,可是下落不明,而全国粮食的官税倒是年年叠加。”
“下半年还有人口普查,出域商队的经费,哪个不要钱?”一名户部官员梗着脖子说。
“今年边关战乱频发,正是征兵之际,人口普查与兵部合办,可省一半财力。商队造船由工部直接从大内掏了大半,官税也是谈判过的大有减免,事在人为,钱总是能省下来的。”
众人神色各异,唯朱客久淡定自若地盘算着开支用度,明明从未参与过制定,却对每个部门的情况了如指掌。
李新知原料他翻不出花,此时表情冷了下来,仿佛从朱客久身上看到了那个老是和自己对着干的老家伙。
“圣上英明,按计划,今年江浙一带的田地扩大,产量自然成倍增长,这样的情况下增税,只会平添民怨。何不由户部拨款平稳市价,由官府购置粮食,以补益州大旱之损亏,也好安抚民心。”
朱客久也并非直言直语,他绕了一大圈,前面的质问只是摆明自己的能力,让朱党和清流清楚。
核心的目的,还是解决益州干旱,赈灾银丢失的问题。
益州向来十年九旱,每年都拿银子赈灾,不知一路被筛走多少。
这些他当然不会当着百官的面说出来,明面上的党派人人皆知,其中多少暗流,他还不敢轻举妄动。
从户部开刀,才能有理有据地用粮食填补空缺。除此之外,这次灾款走水路的提议是朱党的提议,为的本是减少车马劳顿,借由商船来去交易之便。如今在银子在商船上打了水漂,十余里水域搜遍也没捞到一锭,倒也是稀奇。
朱客久也是刻意避重就轻。
皇帝始终微微眯着眼睛,宛如在看一场精彩绝伦的好戏,听朱客久说完,自顾自地鼓起掌叫好。
朱客久连忙行礼:“微臣愚见。”
“你说的不无道理,只是前些日子益州节度使上书表示各省受灾情况不同,都闹着要救济,光靠官家怕是杯水车薪,处置恐有争议。”
皇上摸索着龙椅的扶手,若有所思地开口,明显对朱客久的回答很感兴趣。
可惜,朱客久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发表意见了。
他并不看其他人,淡淡道:“此事,陈大人应当比臣熟悉。”
陈望铮,三司使度支计,属户部,管财政开支。
你们自己的钱,你们自己看着办。
皇上有些失望,但还是接受了朱客久的说辞,“那江侍郎,你下去就代替朱参政拟一份诏书,待户部把账算清后派人送到浙江,知会谢宗宪。”
江侍郎是中书省的二把手,朱客久父亲的心腹。谢宗宪,浙江巡抚,兼杭州知府。
益州事件就此拍板定案,持续到日上三竿的早朝终于结束。
就整场争端来看,无疑是朱客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