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布局陕西(上)
七月二十八,晴。
相较于月初的"喧嚣",伴随着接连不断的阴雨天,七月底的京师终是渐渐安静下来。
曾经在市井之间广为流传的"女真和谈"及"蒙古鞑子请降"等声音也逐渐消失不见,百姓们重新将重心放在了琐碎的生活之上。
至于西南的"奢安叛军"更是少有人提及,就连各大茶楼酒肆的说书先生们也逐渐变得有气无力,远不如前些天那般"斗志昂扬",唾沫横飞。
至于前几日,六部中的吏部,户部,工部吏员齐出,会同督查院的巡按御史一道赶赴陕西,也仅仅在京中引起了一丝涟漪,前后不过几天的功夫,便是消失不见。
毕竟早在神宗末年开始,陕西那地方便是"天灾不断",不是旱灾就是雪灾,要么就是蝗灾,当地百姓们的日子着实有些不好过,眼下朝廷如此重视,倒是他们这些百姓的福音。
至于一些心思机灵的,倒是有些疑惑,若是朝廷赶赴陕西救灾,为何还要自督察员中派遣巡按御史?尤其是其队伍规模着实不小。
天子这是要干什么,难不成是打算将陕西当地的官员全查一个遍?
一念至此,不少百姓便将炯炯有神的眸子投向紫禁城所在的方向,心道天子又要不声不响的做大事了。
...
...
此时的大明天子朱由检正在乾清宫暖阁之中,召见兵部尚书王在晋及户部尚书毕自严,二人身后还有礼部侍郎徐光启陪同。
"天子要下旨褒奖皮岛毛文龙?"
兴许是没有料到竟有如此之想,一向淡定的兵部尚书不由得愕然抬头,声音中夹杂着一丝不解。
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朱由检却是没有做声,只是推了推身前案牍的奏本。
见状,一旁的司礼监秉笔忙是上前一步接过,在王在晋愈发狐疑的眼神中,将其递了过去。
"登莱巡抚袁可立上奏,女真降将刘兴祚携带女真布防图归降我大明。"
"走的是皮岛毛文龙的路子。"
趁着王在晋和毕自严翻阅奏本的当口,朱由检清冷的声音于暖阁中悠悠响起,面上的表情也是有些深邃。
毛文龙此举既有些出人预料,但好像又在情理之中。
这突如其来的喜讯对朱由检来说,无异于一针强心剂,使他能够瞧清女真的虚实,继而放心大胆的布局西北,以面对接下来汹涌而至的"农民起义"。
他已是八百里加急授意尚处在川中未曾班师的黄得功所部即刻赶赴陕西西安府,听从已被擢升为陕西巡抚的洪承畴调遣。
在不考虑"气节"的前提下,曾在原本历史上官拜五省总督的洪承畴毫无疑问是"赈灾"与"剿匪"的最好人选。
除此之外,他同样传令坐镇甘肃固原州的"三边总督"武之望整饬军备,以防不靖。
但让朱由检有些放不下的便是,武之望已是年逾七旬,近年来的身体状况每日愈下,着实有些令人忧心。
正因如此,朝中已是隐隐出现择贤"取而代之"的声音,其中尤以左副都御使杨鹤的呼声最高。
"毛文龙此举,倒是有些出人预料。"
就在朱由检想入非非的时候,兵部尚书王在晋微微差异的声音于暖阁中响起,打断了朱由检的沉思,也将其思绪重新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如今西北灾民无数,情况不容乐观。"
"辽东局势,当以维稳为主。"
轻轻点了点头,朱由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数十万两钱粮经由北直隶顺漕河一路向陕西而去,京中又派遣了一众吏员,甚至还让刚刚才建功立业的"白杆军"一道开赴陕西。
虽说眼下朝中众多朝臣对于陕西的局势均是避而不谈,但以紫禁城如筛子一般的保密性以及各地的敏锐性,"陕西乱局"还能隐瞒多久呢?
想到这里,朱由检便是有些庆幸,提前一步将浩浩荡荡的"奢安叛军"预计解决,眼下能够从容不迫的解决陕西民乱。
若是眼下奢安叛军仍在肆虐西南,料想一向虎视眈眈的女真鞑子也会不甘寂寞。
如此"内忧外患"的局面之下,若是陕西在乱起来,大明顷刻间便会落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
"陛下,陕西..真的会乱?"
沉默半晌,户部尚书毕自严有些沙哑的声音于乾清宫暖阁中炸响,其脸上写满了凝重。
结合天子近些时日的所作所为以及对皮岛毛文龙的"大度"来看,天子几乎是笃定陕西必乱了。
如此局面下,朝廷必然要做好十足的准备,此前押送出京的数十万两银子便是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若是陕西叛乱遍布陕西全境乃至于甘肃东部,本兵以为该当如何?"
没有正面回答兵户部尚书的问题,案牍后的朱由检转而将目光投向到兵部尚书的身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