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田亩
武德五年十月,又是一年皇家中秋夜宴。太皇太后韦氏今年格外高兴,他们大周李氏皇族终于后继有人了。
等肚子里的孩子月份稍微大了一点,李青岚便对外公布了有孕的消息。一时之间,朝野震惊。消息公布以后,秦太后将秦公明、柳长言宣入清宁宫,商量正式取消选皇夫的事宜。清宁宫的懿旨一下,那些世家中推出来参选的子弟只能离开帝都,返还原籍。自此,朝堂上再也没有劝李青岚选皇夫的声音。
武德五年十月,玉贞公主携金乌国七王子返回帝都,女皇命鸿胪寺隆重的迎接公主回国,加封玉贞公主为护国玉贞公主,赐公主府。
今年的中秋家宴,李青岚借口身子重便留下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与众位宗亲欢聚。自己则去了太液池边的亭子里观看李玉淑带着宫娥们放花灯。
“玉淑,你想许什么愿望?”每年的这个时候,皇室子弟和宫里的宫娥们都会往太液池放下一盏盏明亮精致的花灯。大周国风俗,如果人们在中秋节那天对着花灯许愿,花灯便会随着水流将愿望带给天上的月神姮娥。
“一愿圣上能平安生产;二愿父母安康;三愿远在北境的哥哥和玉仪平安。”
“圣上要不要也放一盏花灯向月神许个愿?”正玩的高兴的裴菀娘向拂柳亭而来。李青岚接过宫娥递上的花灯点燃了放入水中。
“菀娘你许的什么愿望?”
“臣妇许愿大周国泰民安。”
“是吗?朕还以为你会为自己许愿。”
“哎,圣上,自从江州一行归来,臣妇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够好了,别无其他的愿望。”
“将来会如菀娘所愿的。”
裴菀娘正跟李青岚说着话,只见对面走来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本自顾自欣赏着太液池上万盏花灯,见到拂柳亭中坐着的女皇便吓的匆匆而来。
“臣李存锐参见圣上。中秋佳节祝圣上龙体安康。”
“李存锐?”
“圣上,他是宁王的儿子。”一旁的裴菀娘解释到。李青岚这才想起来前段时间宁王入宫是跟她提起过儿子,当时李青岚随口就答应让他的儿子回来。
“李存锐见过裴嫂嫂,过往如有冒犯之处,请嫂嫂原谅。”态度之诚恳俨然一副改过自新的样子。
“李存锐,楠县如何?”
“楠县土地贫瘠,百姓困苦,臣这几年跟着薛兄在楠县帮着百姓耕种。楠县在薛兄的治理下已经比臣刚去的时候好多了。”
李青岚这才想起来,一同被她发配去楠县的还有前户部尚书薛爻之子薛崇训。
“他现在还留在楠县?”
“启禀圣上,自从薛兄到了楠县,见到百姓生活的苦状便带着存锐和县衙一众人帮着百姓耕种,如今他人还留在楠县。”
“你现在被调回帝都,今后有何打算?”
“启禀圣上,到了楠县臣才知道民生之艰难,过往臣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仗着良好的家世,如今想来当年种种实在荒谬。今后臣打算入国子监好好读书,日后考科举报效国家。”
“看来你确实长进了不少。”就连裴菀娘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中秋过后,李青岚便开始查阅大理寺和刑部审核出来的司农寺账目。粮食上缴国家连年减少的是那些世家大族的根据地,特别是江州范氏。想到李明诚上报上来的江州惨状,李青岚气不打一处来。她翻着账册突然看到了反常的一页。楠县,作为帝都周边土地最贫瘠,经济最困苦的一个县,收上来的粮食竟然连年增多。虽然增加的幅度不是很大,但楠县向国家上缴的粮食确实是增多的。李青岚这才相信了李存锐的话语。
“让楠县县令薛崇训入帝都来见朕。”
圣旨一下,所有人都不明白,一个穷县的县令,一个完全失势的前户部尚书家的公子哥,女皇为什么要提出见他。
接到圣旨的薛崇训正带着手下在田里查看今年麦子的状况。自从他到了楠县,见遍地都是没人要的贫瘠土地,便设置了奖励制度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不光鼓励,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开辟出一块地来进行耕种。以前的薛崇训是看尽人间繁华的世家公子,如今的薛崇训是挥汗于土地间的土地公。在他的努力下,楠县能开垦的荒地都得到了开垦。由于楠县实在太穷了,没有一个达官贵人会看上这片土地。薛崇训索性按照每户的人头数量将开垦出来的地分给当地农民。就这样在他的努力下,楠县的百姓不但实现了自给自足,还略有余粮上缴国家。
李青岚下旨,让账目上粮食上缴国库量增加的州县长官每人拟一道奏折,总结粮食增产的经验。整个大周帝国除了那些每年上缴数目持平的,减少的,真正实现增加上缴量的只有三个州县,分别是曾经石崇治理下的梧州,薛崇训治理下的楠县,曾经徐临渊治理下的明州。其中梧州和明州粮食大幅增产得益于华榕山主持建造的水利工事,虽然这项工程还未完全完工,给乌江带来的水流平稳的好处确实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