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旗开得胜
又有天赋跟光环加持。
别说黄子坤没有那种心思,即使他真的有些自负,也不敢在于浩面前傲慢无礼。
“请您讲。”
黄子坤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
“控股公司已经决定从某个小股东手中购买部分股份,公司的江总监已经在与中间人接触。我希望您今天入职后,明天能飞往京师,与中间人和那位股东面对面洽谈,为这项收购达成协议。”
于浩给了黄子坤一个小小的下马威。
准确说。
应该是设了一道考题。
于浩对郭靖寒的信任并没有错,但黄子坤还需要证明他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
“没问题!”
黄子坤显然也是聪明人,一点就透。
在资深会计事务所工作对他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临时加班和频繁的出差也成了家常便饭,他早已适应了这样的工作生活。
“非常好。“
于浩对黄子坤的态度感到非常满意,他让小秘书带着黄子坤去人力资源部办理入职手续,同时单独留下郭靖寒进行谈话。
在上下级关系中,保持工作上的默契至关重要,沟通是关键。
尤其对于于浩这样的企业领导者,与主要高管之间的畅通交流更是必不可少,定期交换意见有助于在重大决策上保持一致。
这种角色有点像辅导员。
“你在公司已经快一周了,感觉如何?“于浩亲自给郭靖寒倒茶,就像在亲密的家庭中一样。
“我觉得还可以。“郭靖寒接过茶杯,小心地放在茶几上笑道:“京萌控股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基础扎实,比我预期的要好,我计划在这里像泥瓦匠一样扎实地工作。“
“你太谦虚了!“从最近的一些小事中,于浩已经看到了郭靖寒的能力,无论是招聘还是处理公司内部事务,都表现得果断而干脆。
“关于绩效考核的事情……“郭靖寒开始主动报告工作。
于浩默默地听完,最后说:“我完全支持你,你放手去做,我只提一点小意见,供你参考。“
在高管分管的具体业务线上,他尽量不插手不必要的事务。因为高管之所以成为高管,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尤其是在各自负责的领域,可以说是有着权威性。
“至于绩效考核,尤其是KPI考核,确实是提高企业效率的有效手段,我并不反对。只是要注意,公司员工,尤其是普通员工,虽然被比作公司巨轮上的一颗螺丝钉,但不能把他们真的当作冰冷的机械部件。他们也是人,有情感、有利益诉求,也会感到疲累,因此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
于浩强调,他不会轻率地支持像996这样的工作制度。作为老板,不能一方面剥夺公司的巨额利润,同时对员工散布“钱不重要”、“太多钱也是一种负担”之类的毒鸡汤。
“老板喜欢散布虚假希望的结果可能是,公司表面上光鲜亮丽,实际上却是不正当的。合适的时候,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员工的需求和福祉,以维护公司的长远发展。“
修改后的文本如下:
郭靖寒甚至希望能够设立职工工会,以满足员工的需求。
他曾在底层工作,深刻理解打工人的境遇和需求。对于本次年终奖,他既支持郭靖寒的“剪刀手”政策以维护公司规章制度,同时通过年会奖励来合理补偿员工。
“明白了,下去后我将制定员工关怀计划,与新的绩效考核体系一同实施。”郭靖寒欣然接受。
他本身也算是打工人,理所当然地认同一个更富有人情味的老板。当然,这也是因为郭靖寒没有受过洋墨水的熏陶,没有接受过“追逐利润,全心全意为股东(董事会)服务”的理念,不同于在华尔街深耕的人。
“还有一件事,于总,我希望在控股公司京师、魔都、江夏、山城四家分公司的负责人中,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选出。”郭靖寒提出。
“这是个好办法。”于浩点头赞同。
尽管京萌控股仍在高速发展,但中层管理职位仍然是稀缺的。在这次升职机会中,内部提拔仍然是首选,以避免引起老员工的不满和怨气。特别是对于有抱负的骨干员工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公司上升通道变得狭窄,这对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郭靖寒深谙员工培训之道,巧妙地压制了子公司对年终奖不合理诉求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激励措施。于浩笑着表示:“什么时候面试,叫上我,我去捧个场。”
“那更好了。”郭靖寒兴奋地说。
于浩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这确实是无可否认的。能够与这样一位领导一起工作,对于有抱负的职业经理人来说,确实是一种幸运。
一个礼拜,甚至不到一个礼拜,郭靖寒几乎被于浩的个人魅力所征服。毫无意外的话,一年后,他肯定会选择继续留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