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瓢儿
无论如何都务必佑这水晶棺周全,有朝一日,等棺里的人醒来,可解救未来的一场灾祸。”清和的目光又深又远。
“可是,阆苑六神离开以后,第一任宗主才发现,棺里根本没有人,只有一根金色的蜡烛,极微弱地亮着。
但宗主始终相信,六位神主这么做,肯定有他们的道理,于是,我们就世代守着这水晶棺里的金烛。
得益于水晶棺的庇佑,明心宗根基愈渐稳固,天下也太平无事,直到……”
清和的声音突然沉了下来,远远望向鹤眠,那双不再清亮的眼睛里仿佛有千言万语,“我接任宗主以后,南浔怪事频发,就像天女刚才看到的那样,接连有人无端暴毙或者是脾气变得暴戾凶残,伤人祸事更是时有发生。
南浔的郎中医士全都束手无策,我们只能将发病之人暂时禁锢起来。
天女可能不知,南浔向来民风淳朴。
一开始,我们以为是妖魔作祟,可后来我们发现,就连明心宗的弟子,也陆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修炼之人,本不易被旁的污秽之物干扰心神,我们再三清查,也并未发现可疑的妖邪之物。”
清和欲言又止,无声与鹤眠对视,仿佛在确认剩下的话,是否应该和她全盘托出。
也不知清和在她眼里看到了什么,须臾后开口。
“我怀疑,根源出在神庙处。”像是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清和毫无征兆地向鹤眠叠手鞠躬,久久不直身。
“宗主快请起!”
一道轻柔的灵力缓缓将清和扶起。
“是百求百灵的神庙?”
鹤眠下意识就想起金羚当时随口和她提过的那个神庙。
清和惊讶,“天女也听说过?”
“嗯,在桃源境上听仙子们说过。”鹤眠不解,“可明心宗不是负责守护神庙吗?”
她突然明白清和刚才静默和她对视的原因了,他在分辨,她是否也可信。
“天女说的不错,可我们明心宗的弟子同吃同住,其余的弟子同平常无异,只有曾守卫过神庙的弟子回来,性情大变,脚下也长出了金銮花的标志。
我们守护神庙千百年,百求百灵的传言是这几百年才有的,像是一阵不知出处的怪风,愈酿愈大的。
可惜,我们能力有限,更不敢贸然阻断前往神庙祭拜的百姓,生怕天神降罪。”
清和朝着神树水晶棺的方向深深鞠躬,“就在老朽一筹莫展之际,正殿中看守的弟子传禀,说是水晶棺中的金烛不见了。
等我赶到的时候,天女已然沉睡在棺中。
我心想,这想必就是六位神主曾经预言之事,只是,我们尝试了所有办法,都没有办法唤醒天女。
直到桃源境上传来消息,说是境内的神光,可以唤醒天女。
我们没有办法,只好……”
“送我到桃源境只是为了唤醒我?”鹤眠看着清和的反应似是并不知道她与虞渊结契的事,她小心试探问道。
清和:“自然是的。所以我们并不知道天女叫什么。”
“那你可有听说我到了桃源境后,境上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清和平静道:“有,听说有新的神主降世。”
“仅此而已?”
清和不明所以,“天女指的是何事?”
鹤眠一滞,“比如说,桃源境上可有新的仙家结契?”
清和摇头:“未曾听说。”
“??”
不是归一说的,她与虞渊结契才可化解灾祸吗,可为什么就连守护她的明心宗,竟也毫不知情?
鹤眠眼神一暗,缓缓走向水晶棺,自上而下端详四方的棺椁,许久后才抬手贴着棺面小心探查。
沁凉的棺身里,当真还有阆苑六神残余的气息,“那你知道我是怎么到的桃源境的吗?”
清和仍旧摇头,“不知。桃源境上传下来的仙旨只说将天女留在棺中,我们所有人离开正殿便可。”
“那境上可是每逢羽化之日,都会有仙家来探寻神树的根脉?”
“是的。可是仙君们也未发现任何异常。”
鹤眠微思忖,问,“那阆苑六神还有留下什么话吗?你们可知最后阆苑六神去了何处么?”
“老朽知道的都告诉天女了,至于阆苑六神最后去了何处,我们不知。
所以还望天女此次回来,能救我南浔百姓于水火之中。”清和又鞠了深深一躬。
正殿内的时间突然被无限放慢拉长,鹤眠只觉得自己仿佛掉进了一个很深很深的洞里,不断下跌着。
四周昏暗无比,更没有任何可以让她稳住的东西。
直到混沌的神识里传来那熟悉的声音,像是一道从狭缝里破进来的光,一下子抓住她。
——“问一下他,当初把你接上桃源境的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