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李兆本被贬为福建参政,但他还未赴任,几位尚书便联合上奏说李兆可担当大任,皇帝也动了惜才之心,便留下他为吏部左侍郎。
一个月后,李兆官复原职,重新入值内阁。
而贺连寻与李兆的渊源,则要追溯到赵将军尚未蒙冤之时。
那日下朝后,贺连寻奉赵将军之命去翰林院领取一份文书。正在与人交谈之际,时任吏部侍郎的李兆突然走了进来。
那几个翰林学士见了李兆,立刻崩直身子,弯腰作揖道:“侍郎大人。”
李兆点点头,随即问道,“赈灾之事讨论得如何了?”
几个翰林学士挠头,“这个……尚未得出结论。”
“无妨,方才圣上将首辅大人与我一同留下,正是为了讨论此事。我与首辅大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李兆道:“你们的看法呢?都说来听听。”
众人得到允许,均就赈灾与不赈灾直抒胸臆。
“下官以为中饱者必严惩,否则今日是山东,明日就可能是山西、两广……后患无穷。”
“请侍郎大人勿怪,下官尚在左右为难之中,还未得出结论。”
李兆听后只点点头,却始终未讲自己的意见,这时候突然看见贺连寻,“这位小将军呢,可有什么要说?”
贺连寻当时年轻气盛,,想了想,直接上前一步道:“在下以为,朝廷当以民为重,贪官可以后惩,但顾虑贪腐而不赈济,坐视饿殍千里,无异于因噎废食。”
听到这里,李兆笑了起来,“你就是赵将军新收的那个小郎将?”
贺连寻不明所以,点了点头。
拍了拍贺连寻的肩膀,李兆对着翰林院众人道:“圣上方才也同意加赈山东。”
自那之后,李兆对贺连寻似乎就多了几分格外的关注。
赵将军出事后,也是他主动找到的贺连寻,将贺连寻从自我憎恶的泥潭里拉了出来。
然而如今,他第一次阻拦贺连寻,竟是为了与陆染的婚事。
方才在尚书房内,忠国公突然提出让皇帝为贺连寻指婚,有意将自己族内的一个姑娘说给贺连寻为妻。
贺连寻以为是史达怕他生出二心,想用联姻将史、贺二家绑在一条船上。因而他立刻抱拳向史达致歉,直言自己已有心悦之人,今生认定非她不娶。
皇帝这时似乎是来了兴致,问起贺连寻属意的究竟是谁家姑娘。如果真的品行样貌俱佳,他就为贺连寻指了这门婚事又如何。
然后当贺连寻说出陆染之后,圣上没有再说话,脸色也随即沉了下来。
皇帝最终没有同意忠国公的提议,更用一句“那样出生的女子,怎配得上我大夏的彰武伯!”结束了尚书房的谈话。
大意了!
这时候贺连寻才恍然发现,也许这根本就是为他设的一个局。
忠国公家的姑娘指婚只是一个引子,皇帝答应了更好,不答应也没事,其实他们为的是引出陆染。
史、曹二人借皇帝之口,直接封了贺连寻迎娶陆染的可能。因为他们压根不会冒一点点风险,让自己的棋子去娶仇家的女儿。
觐见完圣上,贺连寻从皇城走出。屏退了跟随的侍从,待确定身后无人跟踪之后,他在一处偏僻的书斋前停下脚步。
推门而入,望着正坐在矮几前研墨写字之人,贺连寻:“老师早已猜到今日的情况,为何不提前与我说明?”
李兆从烛台前抬起头,冲他招了招手,“连寻,过来坐。”
待他坐定,李兆看着他道:“你要知道,人越往高处走就会有越多身不由己。即便是圣上娶妻,有时候也不可全看喜好,也需要权衡利弊。”
贺连寻,“老师这是何意?难道连你也在乎出生门第,认为我不可以娶陆染为妻?”
“不是不可以,是还没到时候……”
再从书斋走出之时,已然是三更半夜,贺连寻回城时的意气风发被京城的寒风一吹,似乎消散了大半。
唯剩头顶那轮清冷的残月,将他笼罩其中,在地面上拉下长长的斜影。
击退瓦剌,军功加身,并没有给他带来他想要的。
老师临走那句“要懂得取舍”,叫他脚步无论如何都轻快不起来,原来在彻底扳倒史、曹之前,想给心爱之人一个名分都是奢望吗?
*
翌日,江韵堂破天荒起了个大早,守在院子门口等待着陆染出来。
陆染锁上大门,正要往胭脂铺子去,突然看见门口直愣愣站着一个人,险些吓了一跳。
“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你不是一向要睡到中午的吗?今日怎么这么早就过来找我?”
江韵堂凑过头来,贼兮兮道:“你听到外头传的了吗?”
“传的什么?”
“曹公公,就是曹如意,他昨日向贺府塞了两个美艳的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