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未必无情不相亲
在明钿代行皇后职责的这些年里,熹宁帝的后宫始终受到徐太后的干涉掣肘,明钿与徐太后也因此生出了许多隔阂嫌隙。
身为帝王亲母,熹宁帝对徐太后向来是百依百顺,在立后一事上,也从未有过异言。只是,自徐太后欲召侯府大女公子入主后宫的愿望落了空之后,母子二人在此事上便渐渐开始分道扬镳了。
徐太后总以为只要她的态度坚决强硬些,熹宁帝终会妥协。
然而,她万万没料到,一向仁孝的儿子竟在她的四旬寿宴上策划了那一出“好戏”。只要想到是这个儿子允许旁人拿利器架在自己脖子上,她便心如刀割,伤心愤怒之余,只剩满腔悲凉充斥在心头。
寿宴上,他敢让旁人伤她,终有一日,他便会允许旁人杀了她。
***
这几日,熹宁帝每每来永安宫请安问候,太后总以身子不适为由拒绝见他。
谢苏每日周旋在这对母子之间,心中并不好受,却也没有任何法子弥缝母子俩之间的关系。
这日早间,熹宁帝如往常一般来请太后的安,徐太后依旧不肯见他的面,却是让谢苏给他传了话。
“太后说,从此以后不再干涉天家后宫里头的事了,但王美人的事,她老人家还是想请天家能尽早将人送进来。”
这是熹宁帝应允过的事,他自然不会反悔。但母后至今仍不肯原谅他在寿宴上的所作所为,他每日都活在自责悔恨之中。
让母后放侯府两位女公子出宫的法子分明有许多,他却偏偏选了最不高明、最不孝的。母后若是能狠狠责罚打骂他,他心里倒能好受一些,如此冷待他,他已然不知该如何求得母后的原谅。
如今,他能做的,唯有将母后吩咐的事尽快办妥。
“朕今日便会将人送过来。”熹宁给了谢苏明确的回复,继而又问了一句,“母后可还有话吩咐?”
谢苏顿了顿,道:“那个行刺太后的人,太后想让天家将人交由她老人家来处治发落。”
熹宁帝唯恐太后会治品月死罪,试探道:“母后欲如何处治她?”
谢苏摇头:“太后并未言明。”
熹宁帝一时不敢应下母后的这个请求,只能委婉向谢苏道:“朕还得留着她问出她背后是否有主谋,查清后,朕会将人交由母后发落,请谢学事史将朕的话好好向母后转达。”
当天,他便以太后病重、须王美人侍疾为由,命人将王美人送到了永安宫里。
而寿宴那日的那场戏,虽说已被太后识破,但为了给那些不知情的人一个交代,他也只能继续演下去,亲自“提审”了品月,又将太后的意思向她说了。
他话里有疑虑,品月心知肚明,也不欲让这个帝王在她与太后之间为难,心平气和地道:“太后既然想要亲自处治奴婢,天家便将奴婢交给太后吧。”
熹宁帝有些意外她的决定:“你须知,太后许会取你性命。若你不想去,朕会让你活着离开雒阳。”
品月却道:“章氏女不入后宫——这是天家当日承诺过奴婢的话。只要天家能遵守这份诺言,奴婢即便是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她这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倒让熹宁帝有些肃然起敬,还想着劝劝她:“你不必定要去送死。”
品月有自己的思量,已是打定了主意:“天家是仁孝之君,既是太后要发落奴婢,天家将奴婢送去便是,切莫为了奴婢这等微末之人,再次寒了太后的心,隔绝了母子亲情。”
熹宁帝见她态度坚决,也不再相劝,只是问了一句:“你有家人么?”
品月心口骤紧、眸光微垂,良久方道:“承蒙天家垂问,奴婢自幼被侯府女君收留,不知家人系谁。”
熹宁帝本还想着若她不幸身死,他还能补偿补偿她的家人。如今这般,他也只能满心无奈地遵从她的意愿,吩咐永安宫的人将她带走了。
***
徐太后早已打听清楚品月的身份,在得知此人正是妹妹身边的大婢女,她心里便对品月此番进京入宫一事存了疑。
后宫里,多的是折磨人的手段。然而,为弄清妹妹派了这样一个人上雒阳的目的,她不得不按耐住心中的那口恶气,并未过分刁难品月,不过是饿了这狂奴两日而已。
直至第三日,徐太后始命人将其喂饱了、收拾干净了再带来见她。
品月被永安宫内侍带到徐太后面前时,徐太后手中正把玩着一枚银钗。品月一眼便认出了这枚银钗的来历,正是她当日挟持太后、又故意遗落在水榭的那件“利器”。
太后既然当着她的面拿出了这枚银钗,她便能在太后跟前求得一丝生机。
太后毕竟是太后,只是往那儿随意一坐,便自有一股居高临下的威严气势。这股威严,是冷酷的、傲慢的,似寒冰利刃令人心生畏惧。
品月不自觉地在心中将太后与侯府女君暗暗比较了一番。侯府女君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