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殷姨娘抬手才刚抚上鬓,外头就响起了拍门声,拍得门板梆梆作响,她先是一惊,一时倒忘记动作,潘嫂子睃她一眼,撇撇嘴,放开嗓门替她拿起派头来:“哪里来的贱蹄子!催命也似!不知道你姨娘正跟你潘嫂子叙话?”
这一套她是做惯了的,殷姨娘自来是那么个软和人,底下人虽然尽着本分,也并不十分将她放在心上,潘嫂子头几回来还很有几分缩手缩脚,等来的次数多了就敢显一显自己的威风了。
殷姨娘平素也不是没有跟丫头子生过闲气,可她自个儿立不起来,半硬半软说几句酸话就顶了头了,潘嫂子一来就替她作了这屋里的半个主,她每回都跟找着了主心骨似的,身心都是熨帖的。
可是这一回潘嫂子却踢到了铁板,先头拍门是还给屋里的人留一份体面,殷姨娘虽然是个妾,好歹也作得半个主子,潘嫂子这一嚷却点了火头,外头一个婆子伸手一推,门板吱吱呀呀就开了。
那门原本就只虚掩着,丫头们出去了也还得候着听吩,又不是乡下土墙破屋,也没有大白天掩门的道理。
婆子进得门来就是一声冷笑:“大白日里就关门闭户,姨娘的院儿也太难进了些,不知道的还当您故意给大姑娘摆脸子呢!”
潘嫂子拿眼瞬一瞬那婆子,先见着她穿着一身暗刻团花的衣裳,目光一转,又见那婆子身后站着个浑身上下穿金戴银的女儿,一张鹅蛋脸还未长开,还带着一团孩子气,旁边却立了个比殷姨娘看起来还体面的丫头,浑身上下也是着锦堆纱,若不是那一对儿丫髻,潘嫂子怕不是还以为是哪家的小姐。
这三个人往门口一站,不言不语都能透出一股矜贵气来。潘嫂子进这府里多少回了也只在殷姨娘这屋里打转,何曾见过这般景象,气儿先短了一截,屁股却只似黏住了一般不动,心里头过得两回,原只当小姑子做了这府里的姨娘就是泼天的富贵了,不曾想这世上却还有这样的富贵法儿。
想着殷姨娘这回是为着甚招自家进府的,知道这府里的太太不在,好容易脸上撑住了,有心要替殷姨娘拿一拿乔。
殷姨娘一见却拉着潘嫂子立了起来,那个婆子是顾氏身边得用的,顾氏现下虽不在府里,余威却还在,更何况那后头站着的还是这府里的大姑娘,顾氏的嫡亲女儿。慌得殷姨娘直摆手,磕磕巴巴为自个儿分辩:“在和家中嫂子叙话,原不知大姑娘要来。”
柳仪芝却没心思管这些个,她自小是被宠大的,从来不耐烦见到家里的这些个姨娘,跟庶出的姐妹也不去着意亲近,除了二妹妹仪莲从小跟她一处儿吃睡大亲近些,待四妹妹仪蕙和五妹妹仪萝俱是一般。
京里的老太爷赶着柳士沅进京述职的时候来了信,说自己时日无多该把家分一分,让柳士沅务必带着顾氏一道儿回去,夫妻两个走得匆忙,到了京里又来了信,以后要在京里长住的,叫女儿领着弟弟妹妹并家里的几个姨娘一道儿上京。
这一路的车船轿马自有管事的打理,可宅子里的事儿却得由仪芝来办,顾氏虽也给她留下了几个身边得用的,可有些事儿做下人的担不起,还得靠她来拿主意。
既是不回来了,那宅子里的家伙物什该理的就得理出来,路上的吃食用物,丫头小子的安排,这边打理庄子和看管宅子的人选也要选出来。
入了冬河水就该冻住了,这一路怎么也要耗去两三个月,如今已是八月,九月初就该上路,不然河里头一结冰或是水枯了,这一大家子可不就要阻在半路不成行,到时候进不得也退不得还正逢着年关,可不是麻烦。
样样事体都堆上了仪芝的案头,一天忙得脚不沾地,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又赶上入秋,半个月前就该发下的衣裳料子也没顾得上,好在这些往年都是有定例的,提前半年就有管事采买了来,管衣裳的婆子好容易排到了仪芝跟前,把这一件事儿回了,她略一点头,干脆拿朱笔将秋冬的料子一并勾了去,这两日就能直接发下去,上了船手上终日无事,底下人也能将衣裳作出来,到了老宅换上新衣才显得体面。
这也是顾氏有意要锻炼女儿,这个女儿一向聪慧,读书识字都比别人强些,心思又密又能拿得住大主意,在顾氏身边七八岁就将管家理事看会了。
她还有顶厉害的一样本事,别人算个账总要掰一掰手指头或是拨算盘珠子,她听了数目在心里一过就能报上数来,麻烦一点的帐她提了笔在纸上划几道弯弯绕立时也能出来,跟积年老账房作出来的一比,不但数目不差丝毫,她还比老账房算得快。
府里的事一向都是顾氏在照管,也不见这位大姑娘如何用心,可府里大大小小的丫头婆子都知道这位大姑娘不好糊弄。只她自个儿不出头不寻晦气便罢了,切莫为了自个儿的那点阴私事上赶着拿大姑娘作筏子,真有这样的,太太还不曾恼,她头一个就放不过。
仪芝心里头却烦闷得很,原以为早早儿地将琴棋书画看账理家这些闺阁事学会了就能万事不管,过几年清闲日子,只等着嫁给那位从小定亲的徐家公子便是,哪知道顾氏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