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还乡(二)
都是一笔值得敬香昭告列祖列宗的划算买卖。
正在打着哈欠的崔东山便立即正襟危坐,说道:“木衣山护山大阵一事,其实还有改善的余地。”
陈平安压低嗓音道:“客气话,又不钱。你先客气,我也客气,然后咱俩就不用客气了。”
只剩下陈平安与庞兰溪,庞兰溪落座后,轻声道:“陈先生,这位崔前辈,真是你学生啊?”
招呼过后,陈平安发现一件怪事,这位披麻宗老祖师似乎对崔东山十分亲近,言语之间,俨然知己。
陈平安笑道:“要是开口求人,难以启齿,那就……”
庞兰溪与他太爷爷庞山岭已经站在门口那边。
庞兰溪轻声问道:“是这样的吗?”
在韦雨松打算盘算账的时候,晏肃与庞山岭便开始习惯性微笑,崔东山觉得这会儿没他说话的份儿,就跟庞兰溪挤眉弄眼,庞兰溪对这个俊美得不像话的“同龄人”,很提防,到底是少年心性,会担心青梅竹马的姑娘,遇上了更好的同龄人,难免会有些想法。尤其是下山去壁画城见她的时候,她随口聊起了这位来铺子购买神女图的外乡少年,虽然她说的是些少年脾气古怪的寻常言语,可庞兰溪心里边一桶水七上八下。
崔东山便有些心慌,立即停步,站在原地,“先生,裴钱习武,我事先半点不知情啊,是朱敛和郑大风魏檗这仨,知情不报,瞒着先生,与学生半颗铜钱关系没有啊!”
事后竺泉亲自出面询问崔东山,披麻宗该如何报答此事,只要他崔东山开口,披麻宗便是砸锅卖铁,与人赊账,都要还上这份香火情。
韦雨松觉得帮助春露圃运输货物去往宝瓶洲,当然没问题,但是分账一事,得好好磨一磨。
两人乘坐披麻宗的跨洲渡船,开始真正返乡。
崔东山悻悻然道:“先生说笑话也如此出彩。”
崔东山反问,还要闹哪样?
崔东山缓缓说道:“再说回先生最前边的问题。”
反正听韦雨松的牢骚诉苦,好像整座披麻宗,就数他韦雨松最不是个东西,说话最不管用。
披麻宗掌律老祖沿着台阶,往下御风而来,飘落在两人身前,老人与两人笑道:“陈公子,崔道友,有失远迎。”
陈平安点点头,“觉得不像,也很正常。”
崔东山小鸡啄米,盘腿坐在石凳上,身体前倾,趴在桌上,双手按住青砖,轻声道:“先生,咱俩好好合计合计,这三十六句话,一定要写得惊天地泣鬼神。”
韦雨松是个熟稔生意的聪明人,不然就竺泉这种不着调的宗主,晏肃这些个不靠谱的老祖师,披麻宗嫡传弟子再少,也早就被京观城钝刀子割肉,消磨殆尽了宗门底蕴。韦雨松每次在祖师堂议事,哪怕对着竺泉与自己恩师晏肃,那都从来没个笑脸,喜欢每次带着账本去议事,一边翻账本,一边说刺人言语,一句接一句,久而久之,说得祖师堂前辈们一个个面带微笑,装听不见,习惯就好。
陈平安沉默许久,最终点头道:“有道理。”
庞兰溪笑得合不拢嘴。
尤其是当那白衣少年丢下图纸,在祖师堂内说了些关键事项后,便大摇大摆走了,继续逛荡木衣山去了,与神仙姐姐们唠嗑。
就像先前陈先生与韦师兄谈论春露圃,庞兰溪虽然不谙庶务,但是披麻宗修士就这么多,多少了解披麻宗对春露圃的态度,谈不上看不起,但绝对称不上朋友,就只是生意往来,毕竟春露圃的铜臭味,重了点,而披麻宗修士,对这些,是不太喜欢的。所以春露圃这么多年来,一直想要孝敬孝敬韦雨松,却又不敢表现得太过火,再者管着春露圃渡船的宋兰樵,在元婴韦雨松这边,说话都不太利索。毕竟韦雨松在披麻宗,地位超然,是出了名的难讲话。
韦雨松笑容不变。
庞兰溪突然问道:“陈先生,一定有很多姑娘喜欢你吧?”
庞兰溪最近都快要愁死了。
陈平安打开徐杏酒的那封信,言简意赅,说了些云上城近况,再就是已经准备好了,只等刘先生问剑成功,就再拜访一趟太徽剑宗,这一次会是下山历练,北至太徽剑宗,南到骸骨滩。
庞兰溪转忧为喜,笑容灿烂。
那个心结便没了。
崔东山一手抬袖子,伸手捻起一枚棋子,悬在空中,微笑道:“先生不言不语,弟子岂敢开口。”
陈平安也捻起棋子。
当崔东山坐在棋盘之前,整个人的气势便为之一变,淡然说道:“学生斗胆,四无忧,中天元,再加三边线,让先生十二子。”
陈平安看了眼一本正经的崔东山,默默将棋子放回棋罐,起身离去,直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