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白虹平地起
足以撼动山岳的剑气白虹冲天而起。
阿良打断他的絮絮叨叨,“你不用变着法子帮你邻居求情,既然说过我不会插手,你怕什么?归根结底,蛇蟒不愿早早低头,还是觉得那武道二境的少年,根本没资格跟它们平起平坐罢了,所以哪怕少年提出的要求,都很合情理,它们也会难以容忍,如果换成我,你觉得蛇蟒会怎样?”
年轻土地跪拜在地上,战战兢兢颤声道:“大仙息怒。”
陈平安站起身,只是没有离开石块,紧握柴刀。
片刻之后。
白蟒仿佛气愤难消,虽然放弃了撕破脸皮的冲动,但哪怕大道之诱就在眼前,白蟒仍是以腹部缓缓摩擦着地面,浑身散发出急躁暴戾的气息。
阿良脸色如常望向那边,点了点头,“很好,你保住了半片竹林。”
黑蛇往棋墩山密林深处疯狂逃窜。
年轻土地瞥了眼斗笠汉子的腰刀,试探性问道:““大仙是如何晓得这根青竹杖的根脚?”
年轻土地呆若木鸡。
年轻土地犹豫了一下,说道:“这少年的言语是不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只不过仍是不够了解那对蛇蟒的习性,对于踏上修行之路的它们而言,本心本性是大道之基石,除此之外,开窍的蛇蟒大抵上,知道颜面一事了,在棋墩山作威作福惯了,会觉得去了那少年的山头,就是寄人篱下,尤其是少年搬出一位圣人来,扬言敢吃人就打杀了它们,更会让蛇蟒觉得少年气势凌人,不好相与,难免愤懑,毕竟一旦点头答应,就是动辄数百年的‘街坊邻居’了,会担心自己遇人不淑……”
黑蛇保持原状,寂静不动。
年轻土地有些疑惑,忍不住看了眼汉子,只见他依然斜靠着绿竹,一只脚尖点地,站姿慵懒,双手环胸,神色平静。
年轻土地细细咀嚼这句话,再次看向名叫陈平安的少年,既有羡慕,也有怜悯。
说到这里,阿良笑着扶住腰间竹刀。
陈平安沉声道:“有个教我烧瓷的老人曾经说过,山精鬼魅,山河妖怪,未必就能比人更坏。我看到你们之后,觉得这句话好像没什么道理,但你们是阿良降伏的,跟我关系不大,那么阿良愿意放过你们,我不好说什么。如果我有阿良那本事,你们敢惹上我,敢当着我面胡乱吃人……”
远处竹林内,阿良不知何时坐在了一根竹子上,韧性极好的一棵绿竹,硬生生被他压塌成了拱桥模样。
洞天之内,只存在一个地位超然的仙家势力,便是历史悠久的青神山,相传开山老祖曾经向儒家那位至圣先师请教学问,便携带有一棵年幼的功德竹,作为赠礼。之后它在儒家圣地“道德林”茁壮生长,反而是竹海洞天日渐消亡。相传此竹能够记载君子的功德、过失,是市井俗语“功德簿”的来源之一。
虽说同样是作为山神地灵这一脉的神祇,可魏檗与之相比,无论身份还是修为,相差太远,让魏檗连自惭形秽的心思都生不出来,内心深处唯有敬仰,竹夫人的诸多事迹颇有流传,以至于连东宝瓶洲也不陌生。
阿良淡然道:“回答我的问题。”
刚刚站起身的年轻土地,此刻想死的心都有了,喃喃问道:“敢问大仙,小人的赢面有多少?”
这些言语,前半段是陈平安自己琢磨出来的,后半段则是阿良自诩为泄露天机的锦囊妙计。
年轻土地讪笑道:“大仙看人看事,洞若烛火。”
年轻土地悻悻然。
陈平安一路行来,除了跟李宝瓶读书认字,再就是跟她学大骊官话,进展不错,咬字发音当然还带着浓重的小镇乡音,可寻常的交流,大致意思还是能够说个五六分明白,陈平安就把自己在大骊龙泉县拥有五座山头的情形,跟原本如临大敌的蛇蟒说了一遍,希望它们能够搬家去往落魄山,当然没有忘记把圣人阮师傅跟自己借山三座一事,也跟它们交代清楚。
阿良笑道:“不好意思,你现在连那一点胜算也没了。”
阿良点点头,恍然道:“这么说的话,那我有点苗头了。”
陈平安提了提手中半截柴刀,死死盯住那条白蟒,“那你就不是只少了一半飞翅,昨天晚上我们的宵夜就是一大罐子炖蛇肉。”
不知是相互交流了什么,白蟒终于逐渐安静下来,但是它望向少年的视线,依然凶悍异常。
年轻土地吓了一大跳,正要出手,让白蟒黑蛇安静下来,以免少年被误伤,自己也被两头畜生殃及池鱼,却听那斗笠汉子摇头轻声道:“别插手。”
自称魏檗的年轻土地小心翼翼回答道:“确有奇遇无误,只是具体为何,小的并不清楚,只猜测与那座骊珠洞天有些关系,它们定是无意间吞食了什么古怪东西,而这种东西对蛇蟒鲤鱼之流,肯定大有裨益,棋墩山边境临近的红烛镇,是水路接通三江汇流之地,其中有条大江叫冲澹江,如今有一条鲤鱼,生出了两缕货真价实的金色龙须,让人艳羡不已,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