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人
她的眉角眼梢,还是当年的模样,只是一向温柔含情的双眼此刻染上了重重哀愁,他急步上前,想要和她说上几句,可是她的身影却越退越远,甚至连回眸也没有,他寻影追去,却连衣脚也没有抓住,他急切地想要留住她,他想要开口喚她,却发现自己怎样也发不出声音,于是,他只能看着她一步步远去……
他因紧张而颤栗,一声呼唤脱口而出:“若敏……”
这声呼唤惊醒了守夜的小太监,“皇上有何吩咐?”
皇帝沉声道:“无事,你退下吧。”
此刻,皇帝才清晰地感觉到这是梦,因为她早已不在了,虽然现在神智还在游离中,可是他还是有一份清醒的认识——她,敬嫔章若敏早就不在了,可是即便如此,即便知道她在梦中已不愿回应他,他还是希望她能经常入他的梦。因为,这已是现在他唯一可以见她的方式。
多少年了,他都没有再梦见她。甚至就是此刻,他对她的面容的记忆,也已模糊。可方才在梦里,他却无比清晰地见到了。此时他虽想不起来,可是她眸子里的那股哀怨他记住了。
在他的梦中,她走了……没有丝毫留恋,连一次回眸都没有!为什么?
是因为若敏怨他吗?怨怪他没有善待他们的孩子吗?
明宣四十五年和明宣四十七年,他分别将温恪和敦恪远嫁蒙古用来和亲。而她们两个,在明宣四十八年便相继离开了这个世上。温恪那时才二十三岁,敦恪不过才十九岁。他确实对不起她们姐妹俩。可是他也是不得已的。若敏你该懂的。还是因为若敏你在怪朕没有善待十三?明宣四十七年一废之前,朕是何等宠爱这个十三皇子!不论去何地,朕都要带上他在身边,陪着自己,因为怜他母亲早亡,因为他的相貌酷似娘亲。可是十三呢?他又是怎么回报朕的?明宣四十七年废太子前,他都做了些什么?事后,他又说了些什么?事前他曾撺掇太子谋逆!事后他又对自己坦言,他们兄弟中何人成为储君,都比太子强!朕曾问十三是否有心为储君?十三答道:‘若是二哥为太子,儿臣当仁不让。’如此不臣不孝的狂悖之语,他说得坚定果决,即使之后也毫无悔意!若当年朕不圈禁他,将他押在宗人府严格管教,不知他还要闯出多大的祸来!若敏,聪慧通透如你,若知道这些,你还怨朕如此处置吗?
朕老了,不想在这样的时候看到骨肉相残,更不想在闭眼之后让束夹相争的事情发生在他们兄弟身上。若敏,若是你见到十三那副疾言令色毫无愧悔的模样,也必要失望伤心的。可他们再如何伤朕的心,朕都不忍心杀他们!不论是皇长子如何无视兄弟之情想要屠弟,还是废太子如何荒淫暴虐犯上作乱,朕都没有下令杀他们。所以十三即使如此悖逆,朕虽然气他怨他,伤心失望,却也没有动过杀念。可是,他们几个呢,手足之情不存,君父之情不念,朕如何姑息?
若敏啊,若是你在,你会同朕说些什么呢?你可会像那日跪在祖母面前替朕求情那样,也跪在朕的跟前恳求朕赦免了十三?你可会再用你那纤纤素手弹出美妙的旋律宽慰朕,解朕烦忧?还是从此,将清澈满足的琴音换上了悲悯哀怨之声?
若敏,不要怨朕,朕一直思念你的好,你的琴声以及你的才学。这么些年,宫里的女子,无人若你那般才情出众却性情平和。那些资质平庸的女子,与你一比,都没有了色彩。可惜,你已不在了。如今,就是在梦里,也不愿多亲近朕片刻!你当真如此怨朕吗?
皇帝这一夜再也无法入睡,脑海中不禁想念起了多年前已经过世的那个女子,念着她的好,念起有她相伴的日子,也不由念起了当年十三随扈在身边的光景。当年的十三,年少勃发,举手投足间都是潇洒倜傥,率真的性情,教他欢喜。可惜曾几何时,他已然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心思,自己的盘算,甚至忘却了手足之爱兄弟之情,更记不起对君父的孝道和子臣该有的本分!
想起这些,皇帝怅然若失,那些曾经有过的气恼和伤心也涌上了心头,可是想起宗人府那样的环境,心里又起了怜惜,遂想着回京后要着人去探视一下。
就这样睁着眼到天明,皇帝觉着精神有些不济。可又想着昨日自己已下了旨意,着大臣们来商议蒙古之事,遂强撑着唤人来为自己洗漱。
-
秦真去皇帝那里应卯。慕雪便利用这些独处的时间,处理最急着要办的两件事。
她先是将下面呈上来的几分不同地区的报价单,做了细细的比较。除却价格适宜,货源的稳定性,供货商的信誉,运货所要经过的路线的安全性、便利性、运输成本也都要考虑在内。只有细细考量了这些,慕雪才能决意这笔买卖,该和谁签约。此事必须做得隐秘,且要找到的路线,最好不要因为战争而受影响,否则这件事情还不如作罢。
慕雪SWOT法详细列出目前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斟酌着此事的可行性。思来想去,从纯商业的角度看,利润空间还是非常可观的。但是由于战争的不稳定因素,此事进行的可行性便大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