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读书
安南人按照自己的贫富差距,做出的选择各不一样。有钱的人自然住的是最好的客栈,没钱人则是几个人凑钱租房。
若是长期居住,有钱人自然会在京师置业。但此番以举人身份来到大明,不需旬日,便会参与秋闺,随后任官离开京师。
若是秋闺高中,留在京师,在置产业也来得及。
眼下他们大多在被称作是秋闺客栈的客栈当中居住,此处静谧,一是无多少客人。
二是安南举人不乏出发阔绰之人,直接将整个院子包了下来,好让随从居住,又临时聘用婢女,管家,将其当做是自留地。
他们对大明虽然认同,但还没到可以托付一切的地步。他们在京师不忘奢靡生活,却也不敢全心投入大明。
谁知道大明皇帝什么时候跟文官一起抽风,再度将安南拱手相让。
安南虽然再度被纳入大明直辖不久,但一直以来安南北部都是大明文化的辐射区域,文化跟大明两广相近,贸易也十分频繁。
有钱人之外,也有没钱人,他们连大明的客栈都住不起,只能住在国子监当中。
在大胆尝试下,他们发现自己可以蹭课。
国子监内部人员固定,但对求学者却不
是十分严苛,并不会将其拒之门外。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这个时期的国子监名声不好,很少会有人将自己的子嗣送入国子监当中。
往前一百多年国子监的名声,不是短短数年就可以扭转的。
在人员不满的是,各科夫子对这些外来者并不抗拒。赶一只羊是赶,赶一群羊也是赶。
安南的读书人们很快发现大明的教育水平远远高于安南的夫子了,这些夫子有老者,也有年轻人。但无一例外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无论是夫子,还是学生,孙应奎都采取了清除政策,无能之人,纷纷在一次次考试当中被踢出国子监,安排到偏远地区充当教谕去了。
学生则是打道回府,要么去下一级的学校当中读书,要么直接回家继承遗产。
这年月国子监虽然烂了,但能够进入其中混日子的人,仍旧是非富即贵,其中不少人都是勋贵或是官员子弟。
之所以留在国子监,纯粹是他们不学无术,科举无望,只能来混日子。
随着国子监以及大明地方学校制度不断改革,国子监风气一改,好的夫子让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
八股还是循规蹈矩,但八股之内的内容,国子监直接领先
大明一个时代。
大明其他地方都还在邯郸学步的时候,陆子吟已经开始高强度辅导夫子,国子监的监生们。
一本本染满油墨气息的教材,以及陆子吟因材施教下,年轻的夫子们进展神速,很快便将自己学会的东西,反哺给了学生们。
当安南举人们第一次跨入大明的最高学府时,他们被此地自由的风气感染,用着磕磕绊绊的大明官话与夫子们进行交流。
无论是数学律法还是匠造八股,夫子各有所长,总能给学生们一个还算满意的答案。
大明上下真正可以给予满意答案的人只有不在国子监当中的陆子吟。
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八股数学,陆子吟无所不知。
哪怕他好几次说过自己对八股没什么兴趣。
但这样的话,在大明状元说出口之后。自然是没几个人赞同,大明状元都不会八股,谁还会?
偏偏八股这个东西只是科举用的,科举之后便无人需要使用八股。
陆子吟也没机会露馅儿。
一直以来,陆子吟都是以干臣形象出现在大明朝堂上面,而非是青词。
这也是让许多人对陆子吟有所好感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严嵩徐阶还是李春芳,都是以青
词闻名。
跟他们相比,陆子吟是全然的异类。
不管陆子吟损害了多少地方势力的利益,但许多人对陆子吟并非是皇帝的人十分满意。
大明君臣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陆子吟复杂的身份让他足以成为帝党。
偏偏陆子吟跟皇帝的关系一向谈不上多好,反而是皇帝猜忌的对象。
文官有阵营之分,而在民间,无数受到陆子吟恩惠的读书人,他们才是文官真正的主体,他们不只是夫子老师,更是大明预备役的文官,会不断往上爬,成为大明的主宰者。
更别说年轻人天生就不喜欢传统的东西,八股这样的东西,在许多人看来都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面。
安南人在国子监当中体会最深刻的便是大明平南国公才学渊博,以及此处的自由。
在国子监当中,哪怕是骂皇帝,也是不奇怪的事情,更别说是骂权臣。
如此风气,自然让他们意识到了跟大明相比,安南只是一个穷乡僻壤,如今能够再度称为天朝上国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