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谁支持
不过数日之后,陆子吟已经将安南的府试结果发往京师,送到了内阁当中。原本应该交给礼部以及吏部的奏章,此刻却被放在内阁当中。
与会的诸多阁老都缄默不语,哪怕李芳已经来了。
“咱家见过诸位阁老。”
李芳来了之后,便急不可耐的宣布了皇帝的意思:“陛下希望安南的事情,尽快了结。不管怎么做,内阁都需要拿出一个章程来。”
话虽这样说,可在场的阁老心中却是不忿。
这是能够随随便便拿出一个章程的吗?
他们心知肚明,这是皇帝逼迫所有人站队。偏偏他们还没办法拒绝,府试之后用不了几个月便是乡试,到时候的影响比现在更大。
“臣遵旨。”
还是严嵩,他第一个开口,开口之后看向李芳:“陛下有旨意,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自然是要尽快解决问题。”
“安南的府试,诸位都看到了。礼部有什么看法?”
他笑呵呵的看向礼部尚书孙应奎,如此时候,自然是需要礼部官员出面。
孙应奎作为大明礼部尚书,他必须表态。
孙应奎对此心中早有准备,大明六部各司其职,各自管自己的事情。只有真正无法决定的大事,才会拿到内阁会议上面
讨论,来让内阁首辅次辅背锅。
寻常时候,他自然是不介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此刻表明态度却不是什么好事。
“礼部议论纷纷,部分人认为科举改革是好的,部分人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
“那孙阁老如何看待此事?”
“祖宗之法有祖宗设立的理由,今日若是仓皇改变,只怕不妥。这大明用了将近二百年的法子,还得从长计议才对。除非眼下到了非变不可得情况,不然朝堂上下,只怕支持反对的声音,各自占据一半。”
“在下官脑袋里面也有两个声音在打架,一个说改革好,一个说改革不好。这改革好不好,那是一次府试就能看得出来的。”
“老狐狸!”
在场的阁老们脑袋里面纷纷冒出来这样一个想法。
孙应奎看似说的公允,实则是支持=改革的。
其人假惺惺的说一次府试看不出来,那便是要看乡试,秋闺选拔出来的人才,是否比原本选拔出来的人才更优秀。
府试只是挑选秀才的考试,在大明秀才连做官的机会都没有。
海瑞是例外,大明少有的例外。
“孙阁老的意思是礼部内部争论不休,孙阁老也不知道是该支持,还是反对是吧?”
严嵩笑笑
,一针见血的表态:“既然礼部内部还在做争吵,那就多争吵一番。真理越辩越明。”
“至于孙阁老不确定这样选拔人才是否有效,倒是稍后再说。”
他按下不表,看向王邦瑞:“工部如何看待此事?”
“工部需要人才。”
王邦瑞说得倒是简单,科举改革下去,自然会有一天,回想起培养工部需要的人才。人家现在没想到,不代表一辈子都想不到。
更重要的是,工部跟科举没有任何关系,彼此没有联系,就算表态也不重要。
“若是科举能够挑选工部需要的人才的话,工部会支持的。”
老狐狸。
余下的阁老们心中也是冒出这样一个念头,工部同样油滑,有好处便无条件的支持,没有好处便反对,这不是耍赖是什么?
而且人家没有说是否支持科举改革,只是说现在的科举制度,对他们工部没有好处。
其他内阁成员也很明白,工部当中没几个懂匠造的技术人员,儿都是行政管理。哪怕是懂水利的人,也寥寥无几。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即便是工部内部,现在也寻求改变,想要改变眼下尴尬的局面,培养出一些可用人才。
对此朝堂上面的谁也没办法说出
反对的话来。
工部有更多人才,对大明是有好处的,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质的人才。
“王阁老,若是工部需要人才,那你们提供一些夫子,在城外修建一所学校,专门培养专业人才,或是让工部官员在里面进修。”
孙应奎忽的开口,彻底打乱了原本的会议气氛。
也让在场的人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这不是某个人需要改革,而是大家都需要。工部的人才虽然可以用学校培养,但这些人只要无法参加科举,那就无法改变工部的官员结构。
总不能让举人秀才去工部培养人才的学校当中专门学习之后,再来考八股吧?
还是工部的学校,不教授匠造,而是教授八股。
无论哪一个,都是笑话。
朝臣们虽然会为了利益争夺,但绝对不会允许出现这样一个怪胎。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