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后爹养娃逆袭不料孩子个个是大佬 > 第44章 四书五经,教育干预

第44章 四书五经,教育干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孩子们坐上李大爷的牛车去了知远学堂,易成一同去,顺带在凌云书斋请教老秀才一些问题,以便针对之后孩子们的学习做一个了解。

在现代做家长的多少要对孩子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做老师的,平时也会建立各种群,甚至让家长监督孩子学习。

而古人大多数老一辈的都对这些不太了解,一般穷苦人家只知道努力赚钱,送孩子去读书,认为科举就是唯一出路。

因此许多寒门子弟挤破了头参加科举,尤其是在东齐女尊男卑,但凡家里有女儿的,都送去读书了,做爹娘的对学习一窍不通,易成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是必须要监督孩子学习的。

光靠孩子自己去摸索肯定是不行,在学习方面应当进行适当的干预和引导,尤其现在孩子还小,古代的封建思想还是比较严重的。

易成可不会像他们那样死板的教孩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既然以后老大和老三参加不了科举,那就从其他方面教他们,把学习作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

将来至少要教会他们自力更生,易成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他不希望孩子们自己脑海里面也认为士农工商,商人最低级,这种认知想法可不就是封建吗?

这时候的科举考察的主要是四书五经,一般启蒙会先学《三字经》《孝经》。

当今女皇陛下以孝为大,更加注重孝道,在选拔女官的时候,更加考察一个人的人品,但也不乏那弄虚作假买卖官位勾结的。

四书主要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和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也是古代科举制度考察的重点内容。

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要读《声韵启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这些都是古时儿童的启蒙读本。

古代诗礼传家的家族,一般孩童三四岁入学,开蒙书籍一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千家诗》,《弟子规》,《声律启蒙》等。

都是字数不多,内容浅显的书,一方面教孩子认字,一方面也学一点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一阶段的主要功课是认字、写字。

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之后,开始上“小学”。这里的小学是指音韵训诂之学。这时候的教材是《笠翁对韵》、《广韵》、《尔雅》、《说文解字》等等。

具体的根据塾师对蒙童的要求来选择,简单的可能只学韵,但是想要出人头地的非得通训诂不可,这一阶段的主要功课就是切韵、平仄、对仗。

然后就进入了正式学习的应试科举阶段,以四书五经为基础,诸子百家,经史子集无所不包,这些非得十年寒窗甚至一辈子勤学不辍不可。

首先是四书,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四书》应当依照《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次序来读。

先读《大学》,以立其规模。这就好比建造房子应当先打好地基。《大学》包含的是为人为学的纲目。

“大学”的意思,便是教人学做大人,为人为学要先立一个做“大人”的规模。做“大人”的规模是从“格致诚正”,一直到“修齐治平”。

一个“大人”不仅体贴与理解天地万物,而且觉醒与省察自己内心的每一个念头,并且心怀家国天下,更为重要的是,大人将万物、自身与天下贯通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因此,《大学》不仅展现了一个包括“万物-自我-他人”的阔大人生内容,而且理清与指明了人生努力的目标与次第。

所以,朱子强调,《四书》应当先读《大学》,可以把《大学》的内容作为一个间架,然后再将其他书填补上去。

次读《论语》,以立根本。《论语》是孔门诸弟子答问的记录,孔子的语默静动皆有记载,最为亲切可信。

儒家思想的精义亦囊括其中。因此,次读《论语》,可以从中了解与体悟圣人中正平和之道。

次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文气极为雄壮,如孟子其人,泰山乔岳。

儒家以孔子发端,孟子畅其源流。朱子以《孟子》次《论语》,是在学者大根大本确立之后,激发其昂扬的志气。

如《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即是期望通过阅读《孟子》来激发学者乾健不已的精神。

最后读《中庸》,以尽其精微。《中庸》一书难读,初学者未当理会。需要在其他三书都读完了,于其中道理都有所了悟之后再来读。

朱子在《中庸章句》中称其为“孔门传授心法”,“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因此,《中庸》的道理非常精奥,要放在最后来研究。

接着过五经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