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报纸发声
第二天,先前还没有发声站场的大报纷纷发声,刊登了各类学界名流的文章,这些人中头铁不怕死的不在少数。
北大黄侃率先举起力挺《三毛》的大旗,连连质问政府:
“事实为何被掩盖?政府是知情不报还是助纣为虐?”
“既然一直有之,为何现在才暴?”
“虐待童工,有无涉及人命?又如何隐瞒?”
“商界妄图瞒天过海,是仅有这一次,还是一直有之?”
只能说,不愧是大家,把很多人心里的恐慌表露得淋漓尽致。
是啊,要不是我接到了传单,我可能真的就被报纸,商家,政府联合给蒙蔽过去,那之前呢?
之前我又没有接到传单,那我得到的消息是不是错误的,是不是也有很多真相我不仅没看见,还加以指责?
这种猜忌对政府,甚至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致命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著名的学者发文指出:“目前的国民,是愚昧的国民,他们自己不去寻找真相,盲目相信所谓当权者的消息,是为顺民,为动物,为被蒙蔽的。”
这话言辞激烈甚至无差别扫射了一番,登报之后就引起了诸多人的不满,但是,有句话叫做忠言逆耳,话虽然难听,但理确实是这个理,很多人嘴里骂着他,心里其实也在思考。
财政部。
李成显一个上午已经摔了好几个名贵茶杯了,封禁《三毛流浪记》的事情是他提上去的,那边跟他关系不错,这种小事,随手的帮就帮了。
他想起老友跟他说的:“成显啊,你这事可真是害苦你哥哥我了,这风浪大的啊,我们两人兜不住!”
气极了,恨不得又摔一个茶杯。
杨广志那个挨千刀的,没告诉老子他们有后手啊?
李成显当上财政部一把手,还是有点本事在的,那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他心里自然有数,没料到在这样一个小喽喽上栽了跟头。
他听别人说,早上大总统亲自过问了这件事,说话的人跟他有些交情,当即打包票说这事政府是受害者,谁知道那些工厂老板做出这种事啊,都以为是造谣,所以才下令封禁的。
大总统听了,没什么反应,只叫下面的人把事情处理好,别闹的收不了场。
这事说出来,信的人自然信,不信的人就当个笑话听了,李成显琢磨不出大总统是信了还是不信,但很明显,他的意思就是这事得压下来。
“把杨广志叫过来。”李成显想着,慢慢的也冷静下来,当下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事儿不大不小,解决的好的话压根不会惹到他自己身上来。
“还有,”他又道:“叫人去查,发传单的人是谁。”
“顺便联系史高义,叫他来我办公室一趟。”
秘书恭敬的应了,下去做事。
史高义是北平警察署的署长,除了西交民巷和外国人管不到之外,在北平,搞个人不算什么。
但这还没完。
他俩在这商量着要如何找到这个印书印传单的人的地址,另一边,嗅到味儿的西方国家也跟着来了。
先是著名的英文报纸《万国公报》发表了一篇嘲笑华国治国的文章,之后,几乎每家有外国资本控股的报纸都跳出来,他们说的比较隐蔽,词言也不是很激烈,但懂的人一看就知道在隐射谁。
并不是他们守礼,实在是有些国家自己内部的童工问题也是好多年没有解决的事了,所以跳出来说话很容易被带偏节奏,不如跟在后面喝口汤。
教会也支棱起来,做了件好事,信徒们纷纷捐款,施粥,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童工们。
火越烧越旺,谁都没想到,这件事上升到这个高度。
之前政府封书的理由是损害国家形象,现在可真变成了损害国家形象。
李成显已经想象出来上头是多么生气了。
杨广志恹恹的进来,一看就知道被打击得不轻。
李成显冷笑,本来只是想帮个小忙顺带喝口汤,这下自己可是被咬掉一块肉了:“杨老板,事情解决了吗?”
杨广志苦笑,民不与官斗,他知道自己怕是完了,但是厂子,还有其它的可以抢救一下:
“您是个好人,知道我不容易,这些东西是给您赔罪的。”
“但是,我的烟厂开了这么多年,交了多少税,为政府做了多少贡献,您也是知道的。”
“我不和您攀交情,但是,您和我十几年的情分,到了这个地步,我只求回家乡做一点小生意。您接个手,厂子卖了之后的钱,还是您的。”
杨广志说的诚恳,事实上也真是那样做的,没办法,枪打出头鸟,联系上边的事是他做的,虐待童工的照片也多是在他的工厂。
他在一群人里算是年轻的,脾气又暴,联系报纸什么的事也使他在牵头